老高校在开放共享机制下的空间更新与改造——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
文献综述
[摘要]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在大量兴建新校区的同时,部分高校老校区已陷入发展的困难境地。有的已年久失修、有的己达发展极限、有的已被置换用作商业开发、有的则己处于发展的边缘境地。对老高校的空间更新与改造的延续老高校校园文化的需要,高校老校区作为一所学校的发源地,无论是校园本身所具有的有形价值,还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人文等无形价值都表明高校老校区是函待我们去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的。基于开放共享机制,对老高校空间更新和改造策略进行系统研究,使老高校空间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使人们对老校区的空间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加强社会各界对老校区空间命运和场所精神的关注,使老校区的历史文脉得以传承,不断延续。服务于师生、服务于社会,并真正承担起作为社会教育主角阵地的历史使命。此外,高校老校区是一座凝聚着数代师生情感的校园,对它的更新改造保护也是对身居其中的人们的情感的一种呵护。
[关键词] 老高校;开放共享;空间更新与改造
引言
通过分析高校老校区的功能、现状、较于新校区的优势、存在价值等内容使老校区摆脱利用率低、被废弃、被置换的尴尬境地,采取基于开放共享机制的空间更新与改造策略,使其重新焕发活力,成为社会学术资源聚集地,以及对今后老高校空间更新中开放共享机制的前景展望。缓解城市过度商业化后的文化缺失现象。目前位于市区的许多高校纷纷外迁,原来的老校区用做商业开发后致使以学校为中心而形成的文化圈瓦解,良好的文化氛围遭受破坏。而老校区的保护与利用则能够重塑该地区的文化结构形态,传承老校园的场所精神 。城市中高等院校开放共享机制的基本理论和发展现状,作为探讨运用开放共享机制进行校园空间改造的理论基础。高等院校空间与城市开放共享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对现有老高校的建设面积、使用特点等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实例,总结其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高校空间开放共享并进行相应的空间更新和改造的可行性提供充分依据,为下一步针对高校空间更新的具体改造和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提出老高校基于开放共享机制的空间更新和改造设计策略。从校园和社会的角度老高校布局选址,空间设计、环境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更新策略。由老高校的空间更新推广到社会上的其他老旧空间更新改造,为形成老城区空间全面更新的新格局提供理论基础。
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国外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1960-1970年间,许多国家如法国和日本的高校都纷纷外迁,但在郊外的新校区由于长时间缺少人气和浓郁的学术氛围,使人们意识到大学所拥有的学校历史脉并不是一缴而就的,而是在历史的不断洗礼中用情感积累起来的。国外高校对校园建筑订有严格的保护措施,经过分析会发现,国外的许多高校之所以名闻天下,大多是因为校园历史悠久、建筑底蕴深厚、人文及学术气息浓郁。对于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己比较成熟。许多著名的建筑在经沧桑后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比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等。另外,国外关于校园建筑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成果也是相当丰富的,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实例。比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建的法学图书馆,就完善了原有建筑群体空间。而由美国总统杰弗逊设计的弗吉尼亚大学圆形大厅的修复则是运用新型材料成功复原单体建筑的实例。此外,国外对于校园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比较成熟的,比如在校园多向度扩展方面就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多向度的扩展包括上下两个空间的扩展。美国纽约的纽约社区学院科技中心,就是在原建筑顶部的基础上加建九层,是向上扩展空间的成功实例。与此相反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普西图书馆,它是在原来三座图书馆的外部空间的地下加建的。这样既不破坏原有建筑空间环境,又使图书馆扩大了面积,增加了其新的利用价值。
2.国内研究现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