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前言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国家兴旺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靠教育,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公平和质量一直是教育的两大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近几年,随着教育工作的逐渐开展,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入学机会不断增加,区域性差异逐步缩小,教育公平问题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教育资源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础教育发展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校际差异、受教育者群体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发展不均衡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6 年 3 月 1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目标。在 2016 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强调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
在最新出台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为加强民生保障、行政管理需求,文件明确提出将中学、小学用地从原有的居住用地大类中分离出来,划归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大类中的教育科研用地。从规划管理的角度,总体规划这一层次需要对基础教育设施提出明确的用地控制,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的政策意义更为凸显,对其编制技术的探索也显得更为迫切。 因此,开展基础教育均衡化研究,对于推动教育公平发展、促进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于拓宽基础教育问题的研究领域,促进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保证公平正义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相关概念界定
2.1基础教育设施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基础教育服务,二者均是基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保护个人基本生存与发展权利的所需的基本社会条件。
2.1.1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大多数学者从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与服务客体两角度对“公共服务”进行概念界定。孙德芳(2012)认为公共服务是政府及相关部门为了满足社会生产与发展的需求,而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与服务;经济学者程岚(2009)指出,公共服务是国家政府及所属机构为弥补市场失灵,提供的满足公民直接需求的服务活动,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3];经济学者江明融(2007)认为公共服务是由公共部门提供公共资源满足有公共需求的消费者群体[10];马庆钰(2005)则从政府职能角度出发,认为公共服务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提供纯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的过程中承担的职责。樊继迭(2009)指出基本公共服务是覆盖全体公民、满足全体公民对公共资源最低需求、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