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微更新——南京锁金第一小学门前广场改造设计文献综述

 2022-06-20 23:19:29

文献综述

社区微更新——南京锁金第一小学门前广场改造设计

近年来,大拆大建的传统更新模式已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城市针灸”,即为城市微更新。锁金村片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临紫金山,西临玄武湖,周围景色宜人,区位优势明显,但由于建成期较早,建成时期缺乏规划,使得锁金村内部交通混乱,基础设施缺乏,居民生活多有不便。传统的社区改造,例如经济适用房一类的商品房的建造模式就是大拆大建,强拆狂建,时间短,完工迅速,求速度,不求质量,几年之后房子便呈现破败感。而现在微更新从传统的大拆大建向提倡“小规模”“小场地”的对于规划片区改造转变,成本低,影响小,益处大。

1.微更新发展和具体概念

城市更新具体指城市已建城区的建筑、空间、环境、设施等由于历史、自然或人为的原因而造成功能失调、恶化, 甚至被破坏, 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维修、改善、更新, 使其恢复正常的效能这一过程[1]。有机更新的理念是由吴良镛教授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城市和人、生物体一样是有机的。吴良镛在菊儿胡同的改造中提出,应对社区局部环境进行合理的调整或小的改动,使空间更完善、场所更宜居,从而实现社区整体的有机更新[2]。旧城的有机更新,不但能避免大拆大建,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促进建材的循环使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且也是保护城市历史街区和历史文脉的基本路径。而微更新理念继承了有机更新理论,即在整体保护老城城市肌理和和风貌的基础上,强调通过自下而上的动员和居民参与,尊重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把握地区各系统的核心问题,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对局部小地块进行更新以形成老城自主更新的连锁效应,创造出有影响力、归属感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及空间形态[2]

2.国内外对城市微更新的研究概况和建设实例

2.1国内研究概况

中国已由增量式增长时代转为存量更新时代,更加注重对人的关怀,传统的更新建设方式已经不适应以人为本,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时代,因此对已有的存量土地进行更新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

2012年在国际城市创新发展大会上,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提出“重建微循环”,即要树立“小就是美,小就是生态”的理念。此后,规划界开始对“微更新”的内涵进行广泛探讨。目前国内对于“微更新”这一概念尚在探讨阶段,孙继伟认为“微更新”是相对于大规模城市更新的渐进式、小尺度城市更新模式,更加关注零星地块。李彦伯认为当代“微更新”是对宏观政策、行业趋势与社会需求的回应,具有更低的实践门槛、更广泛的社会参与[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