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据全国老龄办的相关调查,我国85%以上的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并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愿意入驻养老院机构的只有6-8%左右,且这种倾向不受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养老福利政策的变化,加上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带来的健康状况变化,老年人对于居住方式的选择又有相应变化,一方面老年人与其他家庭成员同住仍是主流,越老越多老年人希望独立居住,尤其是经济收入状况较好的老人;另一方面是老年人普遍不愿意去纯老社区或养老机构居住,代替国外纯老集中模式的居家养老模式成为符合国情的主要模式。
关注老年弱势群体,妥善解决老年人养老这一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使老年人能与其他人群一起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是受到社会各界认同与尊重的。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失能老人居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与重视,但城市问题的复杂性和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使得现有的相关研究和应用都十分有限,尤其是在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历史街区中又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
2 相关概念界定
2.1老城区
老城区位于主城中心区,不仅是主城的社会经济核心,在空间上也是最核心地区,人口和产业高度密集。老城区是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研究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部分,更是城市记忆与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目前老城区日渐呈现出衰退等消极的一面,并成为城市发展建设中的要点与难点。
老城区内包含了许多需要更新保护的传统居住街区和需要改造的老旧小区。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大多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基础设施老化。老城区作为典型的存量地区,用地资源紧张,不能按新区规划的方法进行统一规划配建。居家养老设施供给匮乏,设施供需矛盾突出。养老设施的位置和规模没有与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相结合,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与养老需求在空间上出现错位,造成设施紧张与设施浪费的现象。
2.2居家养老
“居家”是居住者生活行为的领域,涵盖从居家内部到邻里、社区以及公共空间的行为,不仅包含居住建筑、生活设施等物质性空间载体,也包含了基于载体的社会、经济、心理等内容,体现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是人、空间、行为的有机统一体。国外常用“aging in place”或“aging community ”描述居家养老,以为原地养老,通常认为这种养老模式能满足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生活的愿望。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