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文献综述

 2022-06-28 23:20:38

文献综述

大都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以江苏省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出现有史以来的新高,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8%左右上升到大于60%。其中,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增长速度呈现极其不平衡的发展,这是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速度加快,对于城镇化的特点和关键驱动因素,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等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在2014年国家颁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影响下,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问题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社会问题。本文以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内外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关系的研究基础上,基于2009-2019江苏省各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从自然、经济、社会三方面着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模型,优化评价方法,探索江苏省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问题,并提出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1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概念

在进行城镇化的分析与界定过程中,不同领域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见解。城镇化在人口学家眼中,是人口由周围向城镇聚集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增加城镇地区数量、或增加城镇人口数量来完成;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城镇化则是经济专业化的表现,以科技的进步为主要支撑与指导,人们由从事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变;地理学角度分析城镇化,则是产业的集中,主要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人口与劳动力也随之偏移;社会学角度则将城镇化看作是城市性生活的发展,人们为了更高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选择进入城镇并发展。

人口城镇化,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的原因,由周围向城镇聚集,人口城镇化的本质,在于人口的经济活动偏移,可以说,人口城镇化是以经济活动为主的城镇化发展,其表现为人口由乡村进入城市,或在乡村中聚集产生城镇。土地城镇化则是指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载体,人口、社会与经济的城镇化都需要通过土地的城镇化来实现,其主要的表现,是城镇的建成以及城镇面积的扩大。

2 国内外对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研究概况

2.1国内研究概况

改革国内对于城镇化的研究始于改革开放之后,辜胜阻[1]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一书中正式提出“城镇化”概念,并将我国的城镇化战略确定为以城市为基础的网络型城镇化和以县城为基础的据点式城镇化。此后相关理论探索系统展开,2002年“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提出使讨论变得愈加热烈。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