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历史街区的文化传承与更新利用研究——以镇江西津渡为例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旧街区改造成为了当务之急,城市建设大刀阔斧,逐渐同化着一座座历史建筑,一个个历史街区,城市的形态开始变得大同小异,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早已习以为然。历史街区是城市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和演进见证,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传统和现代的碰撞和结合。[1]十八大召开以来,增强文化自信成为我国的工作重心。如何继承文化、延续文化、发展文化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本文将从国内外对于历史街区的理论和案例进行着手分析,并将与西津渡进行分析,从注重历史环境和尊重历史文化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历史街区更新利用的方式方法,提出有利于历史街区文化传承的策略。
- 城市历史街区和城市更新的概念
1.1历史街区
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1985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为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历史街区包含“历史”和“街区”两层含义,前者基于时代更迭,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显露出其独特的价值,这些历经时间洗礼的文化遗产凝固着当时人类的思想与活动,是人类文明延续强有力的印证;后者是城市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以各条街道围城的街区,拥有公共通道的居住聚集地区。所以历史街区涵盖了具有一定价值和稀缺性的文化属性,以及占据一定空间的地域属性,既是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生活方式的物化,又是当代人日常生活的载体。[2]
1.2城市更新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新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开始取代旧式砖木建筑,新的中心区开始出现,老城区随之衰败,城区改造接踵而来,将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街区更新迫在眉睫。
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做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1958年在荷兰召开的第一次城市更新的研讨会上,对城市更新的概念进行了如下说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出行、购物、娱乐及其其他生活活动有各种不同的期望和不满。如今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城市更新密不可分,历史街区是城市更新的基础,城市更新又让历史街区得以延续和发展,使其重新繁荣起来。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