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文献综述
摘 要
农村发展是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的共同指向,而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发展是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应有内涵和重要基础。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状况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总体水平还比较低。自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以来,农村环境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成为了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对象,与我国“三农”优先发展密切联系,推动了我国绿色发展理念在农村地区的重要应用。本文主要阐述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有利于深化对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索分析村民主体参与环境整治的可行路径,以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关键词:国外农村人居环境研究;国内农村人居环境现存问题;发展趋势;整治路径
一、国外农村人居环境研究
国外人居环境的研究始于城市规划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乌托邦》一书中勾画的人居环境蓝图。而西方国家由于城市化水平高,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部分,针对乡村的研究始终与城市或城市化紧密相连,因此国外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是由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发展而来,研究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城乡的差异性主要源于城市与乡村的不同发展模式与环境,但在城市发展的初期,城乡建设差别较小,研究者主要依托乡村地理特征来研究乡村聚落。学界讨论城镇化对乡村的影响主要是从城乡关联以及城乡统筹等角度。Hansen(1970)研究了美国南部和东部的农村经济问题,认为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缓解地区贫困[1];Thomas(1963)认为乡村人口减少带来了地方铁路和公交线的衰败从而导致城乡生活水平差距的增大,认为政府应当承担起建全和维护农村公交系统的责任[2];Brown(1982)研究了美国城乡人口迁移的新趋势与分布情况,讨论了人口迁移对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分析了导致农村人口逆向增长的原因[3];Bunce(1982)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城市化、工业化和商业化对乡村聚落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公共政策[4];Cloke(1983)认为,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对快速变化的乡村发展指导意义不大,乡村地域必须有自己的规划理论。城市化的浪潮影响着乡村的发展,发达国家城市居住环境恶化、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的涌现使得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乡村,开始探索乡村振兴的方式与方法。一些学者对亚洲、非洲、北美洲、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开展了关于乡村地区的空间重组、乡村空间发展模式以及乡村居住空间规划等一系列研究,认为其更应关注乡村发展。克里斯(1977)、里斯金等(1977)以中国乡村发展的道路选择为例,提出通过乡村工业化带动乡村发展[5];GriffinK(1984)注意到政策制度的变迁对乡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国农村表现更明显,因此关于中国农村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研究较多[6];Ohrling(1977)研究了斯里兰卡乡村的空间重组和和乡村发展变化[7];Gergianaki(2019)指出城乡经济有差距是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之一[8];Simona C. Kaplan等(2019)研究了发达国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模式[9]。Zaldo-Aubanell Quim(2020)指出农村居民开发土地却不注重保养土地[10];
二、国内农村人居环境研究
1、现存问题
(1)建设发展不平衡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