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青教公寓碳排放度量与碳中和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2-03-21 21:20:18

文献综述

  1. 前言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的呼吸和汽车的排放。( B. Koemer,2002 年)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必须立刻付出行动,为减排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碳排放是对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一词作为代表。虽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所以“碳排放”“碳中和”这样的术语就要成为容易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收的文化基础。

作为一个人流密集场所,高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巨大,中国目前的三千多所高校每年消耗的能源相当于三千五百万吨标准煤,高校的能耗和水耗的人均值均比国内总的平均值要高。当前,我国的低碳校园定量研究偏少,多数碳排放核算的研究无法为校园的长期运营提供合理的管理对策。因此,对校园碳排放与碳中和展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低碳校园势在必行。

  1. 国内研究现状

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127个国家做出“碳中和”承诺。我国于2020年9月22日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12日,我国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近几个月来,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为牵引,以协同增效为着力点,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统筹融合,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整体合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为建设美丽中国、共建美丽世界作出积极贡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办法》规定,温室气体排放单位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列入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录:(一)属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二)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碳排放配额分配以免费分配为主,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要求适时引入有偿分配。此外,在2019年7月,同济大学、加州州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来自全球的7000多所高校,在纽约举行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倡议部长级会议上承诺,到2030年,最迟到2050年实现校园“碳中和”。

在此背景下,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更加深入。谢鸿宇(2011)等人对因能源产生的碳足迹进行了核查研究。丁轶光(2015)从策略层面出发,对总体的碳足迹进行了核查研究,通过数据的分析研究找到建筑学对碳足迹的各类影响因素,并想在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都能融入低碳理念,为建设低碳校园提供新思路。通过这些研究提供了碳足迹的核算方法。

邬鹏(2013)以昆明呈贡大学城为例,深入分析了低碳校园的内涵。郭茹(2015)通过已有的校园核算方法,建立了校园碳排放清单核算方法并进行运用。崔鹏(2015)通过总结国内外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度量相关研究,通过数据库平台查询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因子,并对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吕斌(2012)等结合西方校园案例构建了我国可持续校园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建设低碳校园。汪清蓉(2020)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得出为了提高校园低碳建设的成效,可以从管理制度、技术改造,活动开展和激励政策等四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国内一些高校如广州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东南大学等开展了校园碳足迹的调查研究,这为校园碳足迹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