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实验室安全管理
(1)国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
国内外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有“美国模式”(集中管理)和“英国模式”(集中分散管理)两种管理体系[24]。美国和香港大多数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采用“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Environment health and safety,EHS),重视实验操作对操作者健康和实验环境的影响[25, 26],并且,美国校园安全健康及环境管理协会为此还会定期评选出安全专业个人奖[27],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OSHA)也在2011年颁布了《实验室安全指南》。在美国,高校化学实验楼基本上都会设置中央空调,以调控实验室的温度,使实验室常年处于恒温状态。并且很多类型的实验室采用刷卡进门的形式,这样会便于在发生事故时,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找到事故发生地。就实验室环境而言,与国内“形式主义”的实验室环境相比,美国高校实验室习惯于常态化的管理模式,大部分操作者在实验时和实验后都会尽量保证实验环境的整洁,一般只需要清洁人员清理实验人员摆放在实验室门口的垃圾箱[28]。
英国各个高校在《劳动安全法》的背景下,都会制定各自的卫生与安全政策总则,以尽可能地减少高校安全事故的发生[29]。在实验室方面,英国的高校有着完备的且具有针对性的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对于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如果并非临时性的事务,则要到该校的计算机管理中心登记报备[30]。此外,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学生都会被要求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学生准备好了就可以随时参加线上考试。学生的安全教育也很注重实效性,比如会经常性的进行危险演习。英国的一些实验室技师在做实验的时候会对实验设备非常熟悉,甚至在它们出差错时都可以第一时间维修,而不像国内需要联系设备厂家进行维修等一系列费时费钱的工作。
德国的高校一般没有庞大的实验室管理机构,规模很小(1-2人),各实验室独立运行管理,且对所有学生和教师开放,也没有很严格的创新实验的指标要求,没有国家级优秀实验教材的评选等,实验环境相对轻松,但实验室系统却又能井然有序[31]。当进入一个特定的实验室时,还会看见被放置在实验桌上的带有药物的小箱子,以备不时之需。
日本的各高校会根据各自特点、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安全环保管理组织机构,这些机构在日本高校担当着管理学校实验室安全的职能,正常由高校的副校长负责管理,并设立校级相应管理委员会逐级管理。为了方便管理委员会的管理,日本各高校也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本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指导手册。并且,实验室的用电、气体等的线路布置也很合理便捷[32]。
正如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所表明,传统的实验室安全模式正受到当代的学术实验室的冲击[33]。随着实验室的发展,一些新生因素,如不断增加的专业人员流失率,使得过去的安全管理方法不再适用[34]。面对严峻的形势,很多学者给出了建议举措。现阶段国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主要集中在改善安全文化和管理方法上。在杜绝实验室安全问题发生的管理措施上,Johnson J(2010)提出,需要改善实验室安全实践和安全文化,并且强调了实验室领导力的重要性[35]。领导力是建立牢固的安全文化的关键,有力的安全领导能带来较好的安全绩效,从而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36-38]。还有一部分研究集中在管理方法上。Azmi Mohd Shariff(2012)开发了一种实验室危险行为和改善系统(Laboratory at-risk behavior and improvement system, Lab-ARBAIS)来监控、采集并分析学生在实验室的危险行为,并将违反规定的危险行为的结果发布在学生的门户中,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危险习惯或做法[11]。有学者建立沟通渠道以共享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实验程序,为科学家提供一个更开放的讨论实验室安全性的平台[39]。Hill(2007)提出开创有效的实验室安全项目,如化学卫生保健计划(Chemical Hygiene Plan,CHP),提出通过将安全教育纳入化工课程的可能途径[40]。Olewski(2017)认为大学实验室应当开发和实施安全管理系统(System Management System,SMS),如过程安全管理方法(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PSM)或其他类似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OHSMS)[14]。使得SMS有效的关键是要有强大的安全文化的存在,而安全文化的存在离不开高效管理层对安全的承诺。Hsu(2010)则定义了SMS的关键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开发一个分析框架[41]。Langerman(2009)也讨论了用于化学实验室的PSM,以填补在如何编写相关实验操作程序和如何实施安全程序方面的缺陷[42]。
(2)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
相对国外较为成熟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来说,我国起步较晚,但也发展较快。1990年,国家计委出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方法》以规范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之后1992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是特别针对高校提出的。2001年颁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虽然不是针对高校实验室提出的,但也可以借鉴其中的相关定义与规范,并且该规范也在不断更新。201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也都是应对当前频繁发生的实验室事故所提出的。
现阶段国内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技术与管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等期刊上,重点对现阶段国内实验室管理方面的缺陷进行论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冯建跃(2015)等建立了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体系,研究设计了《高等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并对检查结果用具体的文字进行描述[43]。邵凯隽(2016)[44]、陈玲(2017)[45]、吴祝武(2019)[46]等分析了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所存在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措施,也有学者提出了针对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47, 48],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因为信息化能为管理人员提供更完整、更安全、更直观的分析数据。倪红军(2020)等提出了基于微信小程序开发框架与第三方云数据库平台相结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构建方案,将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学习与考试融为一体[3]。由此可见,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管理也正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当然,除了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泛泛而谈,概括性地讨论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之外,也有学者对实验室种类进行区分,对特定的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研究,如化学类[49, 50]、生物类[51]、医学类[52, 53]或其他类型实验室[54]。然而,一些讨论高校土木类实验室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建设[20, 21]、教学改革等方面[22, 23],鲜有涉及对土木类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除此之外,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比了国内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以此来得出结论,例如通过中英[30]、中美[28]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比较。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