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营造——江南村镇空间重构研究7文献综述

 2023-08-29 10:03:55
  1. 选题背景和意义:

本次毕设隶属于与香港大学联合研究课题——中国江南地区建构研究,作为子课题之一,本次的村镇空间重构研究与设计操作聚焦于江南典型村镇局部空间与传统乡村在功能、形态方面的互动,通过新功能的锲入,联动性的解决乡村中空心化、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并在充分尊重当地地形与景观特征的基础上适应性地完成在地性的建筑空间建构。

本次毕设教学选择具有典型江南特征的浙江省淳安县石林镇进行。石林镇具有独特的自然山水格局,并有着丰厚的历史文人积淀,长期以来形成了与自然山川及地域性文化相适应的建筑传统。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又面临着空间的拓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介入等不同诉求,村镇面临着空间更新与改造的迫切需求。是以利益的最大化作为基本更新的标准,重蹈国内村镇空间改造的泛地产化道路,还是在村镇整体与局部空间建构中寻求空间传统延续与空间价值重现的平衡是决定着这些传统村镇能否在发展中找寻自我存在,能否在物质空间层面以合理的建构方式导向有序更新的关键。

毕设针对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力求从空间重构的视角,以微观角度入手,从建筑学本体层面,做出实质性的研究与实践操作。首先,在中观层面通过组团空间组织,形成村镇局部组群空间的重构。这一过程既带有强烈的地域性空间组织的基本架构,同时也适应于建设用地与乡村聚落的适配。其次,在微观层面,一方面通过空间的拓展满足当下使用及空间组织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对地域性材料与建构方式的研究,突出建造的在地性。

  1. 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通过对江南村镇的实地调研和实地建造研究,将建构理论研究与江南地域性的建构传统相结合;通过对淳安县石林镇西岭村、千岛湖村、茶园村的空间形态、地形地貌特征及建造方式的梳理,将建构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新的乡村业态和功能植入,激活乡村的公共性生活,引导新型的乡村生活秩序通过对传统建构文化与当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结合,将建构传统与现代空间价值观与方法论相结合。本次毕设教学研究以江南村镇的个案研究为契机,回溯中国江南地区建筑建构与村镇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新的历史背景下空间建构的有序方法。

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点:

一是从中国当代乡村的实际问题出发,建立适应性和引导性的乡建思想,结合淳安县石林镇村落的实际情况进行策划,将设计服务于在地性的生产、生活,引导乡村生活环境的优化及产业格局的提升。

二是从环境、地形、景观出发建立建筑设计的基本格局,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与方法,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与气候条件,提出建筑与地景一体化的设计方案。

三是面对具体的建造问题,学习建筑空间思维与结构思维的同步方法,将建筑营造技术贯彻与建筑空间设计操作的全过程,同时对浙江乡村现实情况以及传统兴造方法作出回应与反思。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以下为小组合作策划报告的精简内容,由于疫情影响,策划书主要基于网络资料。

  1. 场地调研
    1. 村落:西岭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石林镇的西南面,临近石林景区,是石林镇最为偏远的一个行政村,距镇政府驻地32公里,全村人口401人,耕地面积219亩,山林面积5465亩。村内产业以毛竹、山核桃、茶油为主。前往西岭村的交通方式主要以自驾、大巴为主,从机场、高铁站、汽车站等主要交通枢纽驾车至西岭村需1-1.5小时不等。
    2. 场地:场地位于西岭村东北侧,场地距离石林景区售票处约1.6km;距离石林景区约2.3km。建设用地北侧为原有赛道,西南侧为房车营地。(图1)场地内现有两栋汽摩运动服务用房(可拆除)及数栋民宅。
    3. 汽摩:石林镇计划联合五个村落打造“汽摩小镇”特色产业,目前西岭村是唯一具有汽摩赛道且在使用的村落。西岭村山地汽摩目前经营状况良好,有一定的知名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 民宿:现状场地周边民宿较少,民宿在满足汽摩爱好者留宿需求的同时也可吸引石林景区的游客体验与住宿。

图1 场地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