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句线轨道交通黄梅站高架区间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设计方案二文献综述

 2021-12-15 21:06:56

文献综述

一、 背景随着国民经济及现代化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大跨度桥梁日益增多。

大跨径预应力连续刚构桥顺应了桥梁建设的发展需要。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在体系上属于连续梁桥。

连续梁桥是一种古老的结构体系,它具有变形小、结构刚度好、行车平顺舒适、伸缩缝少、养护简单、抗震能力强等优点。

但由于施工方法的限制,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连续梁跨径均在100m以下,随着悬浇、悬拼施工方法的出现,产生了T型刚构。

20世纪60年代,在跨径为100m~200m这个范围内,几乎都是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为优胜方案。

早期具有典型意义的桥梁是联邦德国1953年建造的霍尔姆斯桥和1954年建造的科布伦茨(Koblenz)桥,然而这种结构由于中间带饺,并对混凝土徐变、收缩变形估计不足,又因温度等因素影响使结构在饺接处出现明显的折线变形,对行车不利,因此对行车有利的连续梁式刚构桥型便应运而生。

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联邦德国本道夫桥已初步体现出T型刚构与连续梁体系相结合的布置,而且T型刚构的粗大桥墩已被薄型柔性墩所代替,之后的一些著名桥例也采用了类似的结构型式。

这样便逐步形成了采用柔性薄墩(墩壁厚度一般为支点梁高的0.2~0.3倍)、墩梁固结型式的连梁刚构体系。

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特点1、概述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既保持了连续梁无伸缩缝、行车平顺的特点,又有T型刚构桥不设支座、施工方便的优点,且有很大的顺桥向抗弯刚度和横桥向抗扭刚度,它利用高墩的柔度来适应结构由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温度变化所引起的位移,能满足特大跨径桥梁的跨越及受力要求,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用料省、施工简便、养护费用低等优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