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结构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桥梁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至跨越大江河流,下至小河流水,桥梁不仅促进了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更联系了两岸彼此的心灵。在众多桥梁中,梁桥是最早出现的桥梁体系之一,其结构简单,外形平直,易建造。但鉴于传统钢筋混凝土梁桥的受力特点,使得梁桥的跨径受到限制,耐久性得不到保证,而无法做到更大跨径,于是在人类长期的摸索,实践中,预应力混凝土梁桥便应运而生。其通过人为的施加预应力,控制着受拉区混凝土的拉力大小,延缓了受拉区裂缝的出现,充分的发挥了受压区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使得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桥梁结构之一,尤其在城市高架桥中更为突出。本文献着重讨论下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整个设计分析,望通过对整个桥梁体系的分析能进一步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梁结构定性分析;桥梁设计
1、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把木头,石梁架设在峡谷河流的两岸,就成了原始最简单的简支梁桥。在建筑材料单一,没有完整的建桥理论体系的古代,聪明的工程师的凭借着对桥梁的感性认识和已有的经验积累,建造了像福建省泉州市的洛阳桥、安平桥等一系列颇负盛名的古代梁桥。
但是总体来说,鉴于梁桥的受力特点,受弯为主要控制因素,且石材的抗拉性能很差,在古代以石材为主来建造梁桥的年代里显然是做不了大跨径的梁桥,即使到了近代,钢筋混凝土出现虽然比传统的石梁桥跨径做的大些,但是在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钢筋混凝土梁桥还是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生活的需求,迫使得工程师们使用了许多的办法去竭力解决这类问题。
近代早期,工程师们采用了很多的方法尝试着在结构物上去建立有效预应力,但由于对预应力的认识不足,在通过普通钢筋来建立预应力的预应力结构中很快由于预应力的损失而使得预应力并不能有效的建立,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法国工程师使用高强度预应力筋代替普通钢筋进行试验方才获得成功。后来到了四五十年代,即二战结束后开始,各国开始了战后恢复,工程师们开始对预应力混凝土,高强钢材的以及对预应力损失的有了进一步的理性认识,使得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开始了发展的黄金期。
简支梁桥是梁桥最简单的一种结构体系,主梁搭设在两个桥墩之间,墩梁之间设有支座。我国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建造简支梁桥大多为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跨径不大。随着预应力技术的广泛应用,简支梁桥的跨径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如郑州黄河大桥等,跨径大约在50m左右。但是主梁过大易造成造价的增加且在施工中吊装难度也大。一般来说,简支梁桥跨径在40m以内是相对合理和经济。
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特点分析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