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沟开挖施工对建筑桩基础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06-11 21:24:02

题目:

共同沟开挖施工对建筑桩基础的影响

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以来,我国城市逐渐发展起来,而我国虽幅员辽阔,但人口众多,尤其城市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伴随而来的是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数量的激增、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许多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出现越来越严重的交通堵塞现象,所以城市发展开始向着地下空间进行。近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水平飞速提高,城镇化水平程度越来越高。[[1]]但是,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导致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背景下,高层建筑物的兴起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便成了城市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目前世界许多大中型城市正在开发和利用各种用途的地下空间,例如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地下通道、地下停车场、地下车站及地下商场、地下民防工事以及多种地下工业和民用设施等这些地下工程在建造工程中,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坑开挖,这使得基坑开挖工程从理论到实践上都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在一些城市中,比如上海、天津这样的沿海软土地区,由于工程土质条件较差,桩基础被广泛的使用。当在这些城市中进行大规模的基坑开挖时,邻近基坑的建筑物桩基础会受到基坑开挖产生的土体位移作用,导致桩身产生过大的位移及内力,使建筑物桩基发生破坏,进而引起上部支撑的建筑物发生垮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严重的社会影响。[[2]]例如在2009年,上海市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发生整体倒塌,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产生倒塌的原因是由于住宅楼的北侧堆土过高,而此时住宅楼南侧的基坑正在开挖,大楼南北两侧的压力差使土体产生了整体的水平位移,过大的水平位移超过了桩基的抗侧移能力,最终导致桩基被拉断,致使上部房屋发生倾倒,由此可见,探讨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桩基的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

图 1 倒塌的楼体

1.2 共同沟开挖研究现状

共同沟的概念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欧洲,至今已有180余年的发展历史。1832年法国巴黎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容纳了四种市政公用管线[[3]]。从那之后,世界上多个国家在其主要城市相继开始了共同沟系统的建设,例如,德国的布佩鲁达尔,日本的九段阪、淀町、八重州、新宿、尼崎等地,俄罗斯的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西班牙的马德里、巴塞罗那,美国的纽约,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法国的里昂、挪威的奥斯陆等[[4]]。其中,以日本的共同沟建设体系最为系统完善。

国内的首条共同沟在1958年建造于北京天安门广场。1979年,大同市建设了共同沟。1985年,北京市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共同沟。1991年,台北市建设第一条共同沟。1994年,上海张杨路共同沟。2001年,济南市泉城路共同沟,深圳市大梅沙-盐田坳共同沟。2002年,衢州坊门街共同沟,嘉定区安亭新镇共同沟。2003年,北京中关村广场共同沟。2004年,广州大学城共同沟。2006年,杭州站前广场共同沟。2007年,上海世博园共同沟。2009年,青岛高新区共同沟。2010年,宁波6.16公里共同沟。2013年,珠海横琴共同沟。目前我国共同沟建设已突破1000公里,但与我国当前地下170多万公里管线长度相差甚远[10][[5]]。2014年开始,国家开始研究并陆续出台了“促进综合管廊发展建设”的各种政策文件。前年,财政部联合住建部评选出沈阳、哈尔滨、苏州等10个共同沟试点城市,并规划到2020年国内建造完成并实现运营一批国际领先的共同沟系统。[[6]][5]

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研究、改良和实践,共同沟的技术水平已逐渐成熟。近年来,由于钢筋混凝土技术的进步,地下空间的紧缺,矩形、椭圆形、马蹄形、自由断面形和多圆形等异形共同沟得到了推广。如图1.2所示,矩形断面的优点是管线铺设成本低,空间分割容易、利用率高(比圆形高20%),其顶部覆土厚度可比圆形小很多,同时可轻松穿过现有的各类地下工程[[7]][[8]]。因此,矩形断面更适合于地下共同沟工程。并且,共同沟的建设可实现与地铁、地下商城和购物中心的连接互通,从而使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向着网络化、规模化、智能化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