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1)桩基静荷载试验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程建设的高速发展,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物的大量出现,上部结构对基桩的承载力要求越来越高,从而桩基静载试验理论也随之不断发展。目前用于基桩承载性状理论计算方法主要有:弹性理论法和剪切位移法等。
Poulos 是弹性理论法的代表人,通过Mindlin方法,计算桩端阻力与桩侧阻力,提出弹性理论的假设:
(1)土体均匀,各向同性,可当做弹性半无限体空;
(2)桩土不会产生滑动,桩的物理性质(压缩模量和泊松比)为常量;
(3)只考虑桩基的竖向荷载;
Geddes在Poulos的基础上,假设桩侧阻力沿桩方向呈梯形分布,通过积分的方法来计算出基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应力解,优化了计算过程,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黄绍铭根据上述 Geddes 解,提出了首先确定桩侧阻的分布,然后采用分层总和法来计算桩的总沉降的方法。
弹性理论法的优点在于考虑了实际土体存在连续性的特点。但其缺点在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同时对计算结果有着重要影响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计算参数很难精确测定,对计算准确性产生影响。
Cooke根据单桩和群桩试验最早提出了剪切位移法并用来计算摩擦桩的荷载传递情况。
剪切位移法最大的优点在于考虑了桩周土体受到剪切变形影响范围,其缺点在于模型相对复杂,且模型中的计算参数很难准确的测出。我国朱百里首先将剪切位移法应用于单桩的沉降计算当中;其后陈洪胜用该法分析了桩-桩之间相互作用的工作情况;杨嵘昌等更进一步,将剪切位移法应用在了桩-土-承台共同工作的非线性分析当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