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小学生对“二孩”的接纳度及教育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3 09:18:43

独生子女小学生对“二孩”的接纳度及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在有关“二孩”接纳的文献中,前人主要对“二孩”接纳意愿的研究、影响头胎儿童对“二孩”接纳的因素研究、引导头胎孩子接纳“二孩”方法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关键词:二孩; 接纳; 独生子女;

一、文献综述

1、关于“接纳”概念的研究

“接纳”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的解释是指接受(个人或团体参加组织、参加活动等);采纳(意见等)。所以“接纳”一词可以有“个体或团体接受某件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涵义。外国学者 Cordova(2011)认为,“接纳”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出发,可描述为“允许、忍耐、拥抱、经历或接触一系列过去可能会引起逃避、回避或攻击的刺激”。[1]

“接纳(acceptance) ”即“心理接纳(psychological acceptance)”,它是决定心理健康和行为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个体去体验各种(尤其是消极的)思想、情感和心理感觉,而不是回避它们或让它们决定自己行动的意愿。研究者们认为接纳是一个二维过程:一方面是去体验如思想、情感和感觉等所有心理事件而不是改变、回避或者控制它们;另一方面是通过接纳这些内部事件,人们能够更有效地把原本用于摈弃、回避和控制这些事件的能量用来以适合自身目标和价值观的方式去行动。

“接纳”可以是一个心理咨询的技术名词,虞讳(2007)认为:接纳属于心理咨询的技术名词,从狭义的方面来说,接纳就是接受和容纳;广义的接纳,就是对对象存在的注意、观察、重视,对事件发生合理性的理解、同情、在意,而其核心是理解。心理咨询过程中,接纳会受咨询师自我觉察能力、价值观和信念冲突、过去未完成事件(过去的相关经验)、偏见和刻板印象、人生经历及社会阅历等影响。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接纳主要指在咨询关系建立和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对于来访者的包容和理解。个体接受某种事物或者参与某种活动,必然包含其对于该事物或活动的看法,即认知;必然包含其对于该事物或活动的态度,即情感;还必然包含且可以预示其对于该事物或活动的行为,即行为倾向。即接纳与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存在着一定的包含关系。并且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看待个体对于某事物或活动的接纳,其会受到个体对于自我觉察能力、价值观与信念冲突、过去未完成事件(过去相关经验)、偏见和刻板印象、人生经历和社会阅历等影响,这与以往学者对于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与行为倾向因素研究的范畴有许多相似。

2、关于“二孩”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