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摘要: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是幼儿在人生中面临的第一个过渡阶段,幼小衔接的目的便是做好一系列工作让幼儿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要达成此目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需要共同努力。本研究将问卷法、访谈法与观察法相结合,从杭州市某幼儿园大班幼儿及其家长、教师三个角度入手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到目前幼小衔接的现状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幼儿“被兴趣”的情况依旧存在;大班幼儿缺乏对小学的了解;教师缺乏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衔接;幼小衔接缺乏家园合作。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分析了其危害,并结合哈克的幼小断层理论提出以下策略:1.多维度开展进行幼小衔接:对幼儿的期望要合理;加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为幼儿建立一个正面积极的小学形象2.多主体协调进行幼小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双相衔接;家园合作进行幼小衔接。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幼小断层;兴趣班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
1.对教育过度现象的研究
2012年,国家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指南》中明确指出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曾指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成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段话恰好与《指南》中所说的若是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必将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相吻合。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将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如毕玉婷在《幼儿园“教育过度”的问题研究》中指出,“教育过度”会对幼儿产生较多不良影响,如危及身体健康,造成体质赢弱;导致兴趣缺失,产生厌学情绪;扼杀主动、创造性,造成片面发展;束缚个性、社会性,泯灭孩童天性。
为孩子报兴趣班是家长进行幼小衔接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兴趣过度”的现象也很普遍。高瑾在《兰州市A幼儿园儿童参加兴趣班现状调查研究》中指出,学前儿童普遍不喜欢兴趣班课程,部分儿童甚至已经出现厌学现象,失去了对上小学的期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课题组在《上海市幼儿园幼儿参加兴趣班情况调查研究》中指出了举办兴趣班的弊端。首先,兴趣班泛滥、雷同、缺乏规范。其次,个别兴趣班直接聘用学校的老师、领导当教师和顾问,不顾学生意愿便将学生拉来上课。再次,兴趣班的办班条件参差不齐,损害了被服务对象的权益。其次,参加兴趣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最后,参加兴趣班影响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对幼小衔接内容的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长生殿》形容词重叠式研究文献综述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大女主”戏研究文献综述
- 韩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黏宾动词动宾搭配习得研究文献综述
- A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Game of Thro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文献综述
- 「白髪犯罪」から見ること文献综述
- 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叙事文献综述
- 日本アニメの中の妖怪文化の変遷——20世紀90年代から現在にかけて文献综述
- 网络“新成语”的语言学阐释文献综述
- 教师的个体因素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存在主义视角下《八月之光》女性人物形象解读Women Characters in Light in Augu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