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压力对司法决策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08-15 09:42:44

时间压力对司法决策的影响探究

摘 要:人民陪审员制度,自2015年起开始试点,至今已经逐渐在司法程序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时间知觉理论、决策的双加工模型,以及时间压力对风险决策、道德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时间压力影响司法决策的可能性较大。由于人民陪审员在决策时常伴有时间压力,因此,探究时间压力对司法决策的影响很有必要。未来研究内容主要应包括:时间压力对司法决策的影响结果、影响机制以及相应的消减负面影响的措施。

关键词:时间压力;司法决策;人民陪审员

2015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授权在部分地区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授权决定》),授权在10个省(区、市)选择50个法院开展为期两年的试点。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于同年4月28日正式启动。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决定将试点期限延长一年。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情况的报告》(2018)中提到,经过三年的试点,截至2018年4月,人民陪审员共参审刑事案件30659件,民事案件178749件,行政案件11846件,占一审普通程序案件的77.4%。可以说,人民陪审员已经成为案件判决中十分重要的角色。

通常,人民陪审员都是随机抽取产生的,并且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案件事实做出判断。在这一过程中,案件事实也许是简单明了的,也可能是错综复杂的。人民陪审员在时间压力的作用下,不仅要对大量的案件事实进行充分地了解,还要据此做出公正的判断。

时间压力与时间知觉理论

在《人类判断和决策中的时间压力和压力》(Time pressure and stress in human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一书中提到,Congelosi(1965)和Dill(1966)是最早开始研究时间压力,并从生理学角度定义时间压力的学者(曹毅,2015;王大伟,2009)。他们发现时间压力会使个体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如脉搏的跳动,呼吸的起伏等的变化(吴东灿,2016)。书中还提到,Hockey和Hamilton(1981)指出时间压力是一种主观状态,是被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时间限制的强加,而造成任务困难,从而产生的一种主观的情绪反应。对时间压力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可以发现,时间压力是通过引起相应的情绪变化,来影响决策过程中的认知过程的(Svenson amp; Edland,1987)。Zakay(1993)对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整理和概括,而后提出了如下观点:个体是通过个人的主观感知,知觉到时间限制,并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再通过情绪体验认识到时间压力的存在。

Zakay所定义的时间压力概念符合时间知觉理论,也是目前被较多学者所接受的对时间压力的定义。这一定义不仅强调时间的限制,还强调个体必须知觉到这种时间限制,并且产生的相应的情绪体验。

上述提到的时间知觉理论(Zakay,1985)强调的是个体对时间压力的感知对决策有重要的影响。时间压力下,当时间线索不明确时,个体会自动将部分注意资源转移到时间监控的过程中来。因此,时间压力下进行决策个体会通过主观估计进行时间监测。那么在决策过程中,个体就不得不将认知资源分配给多项任务——对决策任务所需时间的估计、对流失时间的估计、对剩余时间的估计以及决策任务本身。如此,认知资源被占用,认知负荷増加,而用于决策本身的认知资源减少,便容易导致决策质量降低(王倩amp;姜琦,2011;刘丹,2015)。目前,不少的研究都证实了,时间压力是风险决策、道德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陈军,2009;刘涵慧,,周洪雨amp;车宏生,2008),但尚未有关于时间压力影响司法决策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