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古诗词教学意境美缺失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古诗词意境教学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但在实际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意境美缺失问题显著,这不利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和审美发展。“意境”一词由来已久,古诗词意境理论从唐代开始就有研究。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研究古诗词意境教学。此类研究主要立足于传统古诗词课堂,未能结合儿童年段性审美心理进行研究,针对性不足。近年来国外关于中国古诗词的研究增多,但大多数局限于翻译,对于意境教学的研究成果寥寥。但随着 “古诗热”的兴起,国外对于古诗词意境教学的了解在近年有了突破。
关键词:古诗词; 教学; 意境;对策
一、文献综述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意境美。小学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选编入小学教材的古诗词,更是经过千挑万选的文化精华。课程总体目标中提出,学生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1]而且从2017年9月份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将统一采用全新的“部编本”。新版教材相较于人教版,小学古诗文增幅高达80%,中小学必背古诗词从原来的70首增加到了135首。国家对于小学古诗词学习的重视逐步提升,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以古诗词的意境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至关重要。但是事实上,小学古诗词教学对意境教学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如今,小学生课业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中段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要求虽然相比于低年级的学生高了很多,但是教师更注重古诗词的应试知识教学,导致他们对古诗词的意境美体悟不足。因此,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无法借助古诗词培养审美情趣等问题。
中段小学生古诗词教学中意境美的缺失,不仅是社会对古诗词应试的硬性要求所致,而且与教师对古诗词教材的理解深度和教授方式有关。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深深影响着小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从而影响着他们对于古诗词意境美的接受程度和体悟层次,影响着他们的审美高度。由此可见,正确把握古诗词中的意境美、针对不同古诗词教材合理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对于小学中段古诗词教学而言至关重要。
通过在中国知网进行相关检索发现关于小学古诗词意境教学文献一共157篇,在2009年后此项研究上升趋势明显。但是已有的研究中,结合中段小学生特点(包括认知特点、情感等)对古诗词的教学展开研究相对比较薄弱,研究较多的是古诗词意境的分类和有关意境教学的策略,而且对教学策略的研究比较粗略,不够具有针对性。因此,关于小学中段古诗词意境教学的研究还有待完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长生殿》形容词重叠式研究文献综述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大女主”戏研究文献综述
- 韩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黏宾动词动宾搭配习得研究文献综述
- A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Game of Thro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文献综述
- 「白髪犯罪」から見ること文献综述
- 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叙事文献综述
- 日本アニメの中の妖怪文化の変遷——20世紀90年代から現在にかけて文献综述
- 网络“新成语”的语言学阐释文献综述
- 教师的个体因素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存在主义视角下《八月之光》女性人物形象解读Women Characters in Light in Augu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