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山人与救灾:以陈继儒为例
摘要:明朝时期,灾害频发,受灾地区经济凋敝、民不聊生,面对灾情,社会各方都有所救济,明末清初被不断贬低的山人群体亦是如此。晚明山人代表陈继儒在救灾活动中不仅多方联络朝廷大臣进行上书建言,还积极开展实地救济活动等活动,对缓解灾情、赈灾救荒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他的救灾思想、言论和行为入手,可以窥见陈继儒为代表隐仕而不隐于世,具有济世的特点,也能以陈继儒为视角,进一步了解晚明山人群体的特征。
关键词:晚明;山人;救灾;陈继儒
一、文献综述
明朝时期,灾害频发,据相关学者统计,“明代共发生水、旱、虫震、雪等十二类自然灾害3952次,其中水旱灾和震灾占到了自然灾害的四分之三”[1],各种灾害对明朝影响巨大,因此进行救灾相关研究具有必要性。而在晚明时期被忽视的山人群体,在救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选取晚明山人代表陈继儒进行说明,并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阐述晚明山人的群体特征。
(一)选题源起
明朝灾害频繁,至晚明时期更甚,以至于有学者认为明朝灭亡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面对灾害,许多团体或组织都实施了一定的救荒赈灾举措,有许多学者对此展开研究,而关注点多在政府、乡绅,对于其他群体在灾荒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较少。而经过嘉万年间的山人运动,山人群体将自身的价值观念不断推向了全国,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他们以自身思想乃至实际行动影响灾荒救济,是救灾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明代松江府华亭县人,生于嘉靖三十七年,卒于崇祯十二年,以小品文[2]著称,是晚明名声甚隆、影响甚大的文人。其二十九岁时,隐居小昆山,父亲去世后隐居于东佘山,隐居期间,杜门著述,虽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在清修《四库全书总目》中被标榜为晚明山人的代表,并对他及其代表的山人群体进行批驳,认为他们败坏了晚明的风气,“正、嘉以上,淳朴未漓。隆、万以后,运趋末造,风气日偷。道学多侈谈卓老,务讲禅宗;山人竞述眉公,矫言幽尚。或清谈诞放,学晋宋而不成;或绮语浮华,沿齐梁而加甚。著书既易,人竞操觚。小品日增,卮言叠煽。”[3]此后,对于晚明山人群体的评价多以负面为主。
本文通过探讨陈继儒在晚明救灾中发挥的作用,以具体事件进行分析,对这种说法展开批驳,认为陈继儒虽游离在政局之外,仍然具有经世思想,面对灾情,他不仅多方联络朝廷大臣,进行上书建言,还积极开展实地救济活动等活动;同时也希望经过对陈继儒思想言行的分析,进一步窥探晚明山人群体的特征。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长生殿》形容词重叠式研究文献综述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大女主”戏研究文献综述
- 韩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黏宾动词动宾搭配习得研究文献综述
- A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Game of Thro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文献综述
- 「白髪犯罪」から見ること文献综述
- 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叙事文献综述
- 日本アニメの中の妖怪文化の変遷——20世紀90年代から現在にかけて文献综述
- 网络“新成语”的语言学阐释文献综述
- 教师的个体因素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存在主义视角下《八月之光》女性人物形象解读Women Characters in Light in Augu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