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意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
摘要: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语文文体教学”的问题不断得到学界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以及一线老师发表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至今,在语文文体教学的问题上,学界都没能达成共识。在这三十年间,文体教学经历了几番沉浮,但也正是这几番沉浮让文体教学的意义在一次又一次的大讨论中愈加明晰。这里讨论的文体教学,并非是文体知识的传授,而是充分挖掘文体在读写教学中的教学价值,通过文体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笔者将对现下丰富的文体教学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梳理,总结研究现状及现存的研究问题,以期在此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文体; 文体意识;阅读教学
-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盛行于20世纪下半期的文体教学在21世纪逐渐淡出语文教学。曾几何时,“淡化文体”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流。课标点到为止的界定和教材主题式编写体例让淡化文体成为语文教学的惯性。“淡化文体”意识主导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注重文章内容的探究,思想情感的体悟,而缺失了对于不同作品的结构体式、语言表达风格的关注,极大地影响了阅读的品质和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文体”又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语文教学中对文体意识的关注在逐渐增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语文课程定位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课标中的学段目标与内容部分对一、二、三学段的文体教学分别提出了不同要求,彰显了阅读教学的文体意识。如今,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已然成为一线语文教师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文体作为言语运用的基本形态,必将回归教学视野。
近年来,不少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发出了“依体定教”的呼唤。然令人遗憾的是,当下的语文教学实践依然难以脱离“文体缺位”的教学困境。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缺乏从文体特质出发进行教学的意识,对文本的文体特点不加以区分,无论什么文体都按照“整体感知”,“重点段分析”,“情感总结”这样固定的套路来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这种无视文体特点而进行的模式化、随意性的阅读指导,势必影响语文课堂的阅读品质,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中的文体意识无法形成,也给写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是深刻的。首先,文体意识影响了阅读的质量,只有用不同文体其相应的图式去解读文本,才能最准确地构建文本的意义。无视文体的阅读,读者很难进入与文本对话的状态,更不可能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其次,文体涉及文章的表达结构、表达手法等多样的语用知识,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有助于学生揣摩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巧,提升言语质量。
因此,笔者想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期形成更为具体化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条阅读教学文体化的路线,为一线教师带来一定的启发与借鉴。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长生殿》形容词重叠式研究文献综述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大女主”戏研究文献综述
- 韩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黏宾动词动宾搭配习得研究文献综述
- A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Game of Thro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文献综述
- 「白髪犯罪」から見ること文献综述
- 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叙事文献综述
- 日本アニメの中の妖怪文化の変遷——20世紀90年代から現在にかけて文献综述
- 网络“新成语”的语言学阐释文献综述
- 教师的个体因素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存在主义视角下《八月之光》女性人物形象解读Women Characters in Light in Augu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