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观指导下的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22 09:47:39

语用观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该文对国内关于语用观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旨在明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文章认为语文教育的本质正是语用,同时新课程改革也为教师阅读教学从内容分析指向语言文字运用提供了方向。该文对“语用“进行了界定,叙述了当下阅读教学的语用缺位的问题、语用观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紧扣文体把握文本特征、有效融合言与意、有效结合读与写的策略以及研究现状与展望。

关键词:语用;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文献综述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育的本质正是语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中“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改革也为教师阅读教学从内容分析指向语言文字运用提供了方向与依据。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而语文教材即由字、词、句、段构成的一篇篇文本,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在文献中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主题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1957年3月8日至2018年12月29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386篇。近十年相关文献数量为快速增长期,预测2018年将会达到1037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用”为主题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2014年3月30日至2018年9月15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5篇,主要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以上数据可说明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出现了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同时该方面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但从语用观切入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在近五年才出现,相关文献数量也少,并且文献作者多为一线教师,文章中多会使用案例进行分析,所用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语用学概述

20世纪30年代,美国哲学家莫里斯和卡纳普提出了语用学的概念;此后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奥斯汀和塞尔勒先后发表的“语言行为”理论以及美国格赖斯提出的“会话中合作原则”理论使语用学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语用学(Pragmatics)也叫语言实用学,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派,与语义学不同的是,它听从读者和说写者的角度来研究言语行为即言语理解;通过研究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话语,来揭示这些话语背后所隐藏的真正意义;关注语言的使用者即听读者和说写者;关注语言所使用的环境即语境的作用;关注言语行为本身等等。表达和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的使用过程与交际效果,即语言运用于实际语境中形成的交际意义。[1]]同时由于语用学是涉及语言学、哲学(包括逻辑学、语义学、行为理论等)、社会学、认知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的一门交叉学科,关于它的定义也未能达成一致。索振羽列举并综合各研究学者的不同定义给语用学作出定义:语用学研究在不同的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2]]

语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话语,它是语用的基本单位,语用学把词、短语(词组)、句子、句群、篇章、作品等作为话语的构成单位,从形式上形成了一种层级性:作品>篇章>句群>句子>短语(词组)>词[3]];包括语境,在言语交际行为中,能否恰当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和准确理解他人的意图,都要依赖语境;包括语用规则,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只要与语言运用相关的因素都可以纳入语用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语境是语言所使用的现实环境,在话语意义的理解上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仅仅靠分析字、词、句,是很难发现作者的言外之意的。语境作为语用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小学中段的阅读教学中也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正是段的教学,而段落即是由句子组成的句群。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小学低段中常用的字、词、短语、句入手的策略,转而从段落入手,整体理解段落主要意思,将句子放在段落中去看具体的含义,即以大观小。小学中段学生有自主学习的需求以及锻炼独立阅读能力的需要,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除此之外,小学中段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口头表达训练和书面表达训练,在具体语境中说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口头交际和笔头写作),从而使学生达成交际目的的素养和技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