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课堂情境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22 09:51:32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课堂情境教学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数学核心素养和情境教学的研究文献,在数学核心素养的浪潮下探讨小学课堂情境教学。通过查阅与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发现目前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十分丰富,但是略显杂乱,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而情境教学的研究虽然有实践,但大多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的文献更是屈指可数。【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情境教学、小学课堂核心素养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历程

国内外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从核心素养的提出到核心素养框架的建构再到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这么一个过程。

核心素养最早是在上世纪90年代由OECD提出的。1997年12月,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DeSeCo),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核心素养。OECD同时率先提出了以个体的成功生活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开始对核心素养体系展开研究,并将核心素养参考在课程标准中。

国外有很多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最著名的是三项学生评价项目:全国教育进展评价(NAEP),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IEA)启动的第三个评价数学和科学知识领域的(TIMSS)和OECD组织的国际评价(PISA)[1]。TIMSS涉及两个维度:内容和认知。更多地关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包括学生解决非常规问题的能力。

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大致开始于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教授在教育部的委托下,启动了“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标志着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展开。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是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学生核心素养。虽然那时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大纲和课标中还没有被明确提出,但是很多数学教育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马云鹏教授[2]将数学核心素养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具有的综合能力。他还指出,数学核心素养就是现行课程标准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以科学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随后,林崇德[3]教授指出要通过课程改革、教育实践、教育评价来落实核心素养。这三个途径中,教育实践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由此确立了我国核心素养体系。

随着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一步步深入,学科核心素养也在渐渐发展。我国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兴起于2015年,随着我国课程改革对核心素养的日益重视,近三年来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数量急剧增加,主要集中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要素、培养策略等方面。曹培英[4]设定了数学核心素养的三个条件:体现学科本质,有普适性意义以及承载学科育人价值。主要从理论上论述“抽象”确立为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依据。李星云[5]提出了六大数学核心素养:数学交流、数学推理、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数学建模。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要素有哪些以及各要素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还没有清晰统一的认识。但大致都是从数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角度入手的。概念界定

1.核心素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