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建国以来小学劳动教育内容研究
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一直是国家和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话题。随着时代的变迁,劳动教育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本综述通过综合不同学者对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内容的认识对劳动教育与劳动教育内容的含义进行初步界定。笔者认为劳动教育是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与生产劳动以培养受教育者多方面素质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各育紧密联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关于劳动教育内容的含义,文章采用劳动教学大纲所确定的劳动教育内容,即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与简单生产劳动。并就建国后的劳动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将劳动教育的发展阶段划分为为劳动教育的确立与初塑时期、劳动教育的偏离与泛政治化时期、劳动教育的纠偏与探索创新时期、劳动教育的整合与弱化时期、劳动教育的重塑与新时代发展时期,据此探析我国劳动教育内容的变与不变,即劳动教育中新出现的内容、原来包含现在消失的内容以及反复出现的内容。基于此确定劳动教育内容变化的原因,认为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各时期的劳动教育政策、重要人物的劳动教育观、我国对受教育者发展的阶段性与顺序性的日益关注以及他国的劳动教育实践都影响着劳动教育内容的确定。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内容;演变
一、文献综述
(一)劳动教育的含义与意义
劳动教育在学界内并无统一的定论。《教师百科辞典》将劳动教育界定为“劳动教育就是向受教育者传播劳动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包括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等多方面的教育活动。[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从教育工作的整体布局出发,认为劳动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2]。
关于劳动教育的内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作出表述。徐长发认为劳动教育是青少年学生获得正确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劳动精神、劳动习惯,了解、懂得生产技术知识,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在劳动创造中追求幸福感的育人活动,包括劳动思想观念、劳动技术知识以及劳动技能的教育[3]。黄济从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素养和基本任务三个角度诠释劳动教育的内涵,指出学校劳动教育与其他各育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劳动思想教育与德育、劳动技术教育与智育、劳动健康教育与体育,劳动创造教育与美育,即劳动教育的内部构成要素各育都有着密切的联系[4]。康钊认为,我们可以从劳动教育的内容、目的以及其所依托的载体对劳动教育进行全面的解读。他认为劳动教育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授生活服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生产技术劳动等一切具有教育价值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培养学生劳动知、情、技等方面的能力,使其形成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一步使其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以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5]王连照表示,劳动教育是教劳结合的一种实践形式,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端正的劳动态度,较强的动手能力,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个人全面发展服务,为创新创业的时代服务,为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服务的人[6]。檀传宝认为,劳动教育是为了提升学生劳动素养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7]。王测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走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上起着及其关键的作用,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性教育[8]。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长生殿》形容词重叠式研究文献综述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大女主”戏研究文献综述
- 韩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黏宾动词动宾搭配习得研究文献综述
- A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Game of Thro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文献综述
- 「白髪犯罪」から見ること文献综述
- 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叙事文献综述
- 日本アニメの中の妖怪文化の変遷——20世紀90年代から現在にかけて文献综述
- 网络“新成语”的语言学阐释文献综述
- 教师的个体因素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存在主义视角下《八月之光》女性人物形象解读Women Characters in Light in Augu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