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27 09:08:03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述

1.1 研究意义

河流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动脉,与周围的生物种群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有序、动态稳定的河流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发挥着物种流动、能量交换、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功能。作为一种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也具有自我维持、自我调控的功能,对外界的干扰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然而,近几十年来,大规模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1]。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来看,维持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问题。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与社会经济、人类、生态环境等密切相关,因而如何评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正成为水利科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2]。与此同时,客观、科学地河流健康评价并得到结论,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制定维护与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行动方案,并达到水资源和水环境能够保护的预期目标。

1.2 研究背景

关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涵义,国内外学者对此有不同的意见,至今尚无定论。一些学者将河流健康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涵义视为一体,即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强调生态系统的机构和功能[3];然而,有学者认为河流健康应在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涵义的同时,还需将人类价值观因素纳入其中,比如防洪[4];还有部分学者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即为河流管理的一项评估工具[5]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涵义概括为:河流生态系统处于稳定和可持续的状态,能保持物理、化学及生物的结构完整性并能维持其对人类社会的服务功能,同时作为河流管理的一项评估工具。

作为河流管理的评估工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往往以河流生态系统状态为依据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近年来,各发达国家相继推出结合自身区域状况以及河流特点的,能满足其特定目标的河流健康状况评价方法,并从综合和系统的角度评判河流健康状况[6]。其中,有些评价方法(指标)如生态完整性指数(IBI)、溪流状况指数法(ISC)等已成为河流保护与管理的国际趋势。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并在评价方面进行许多尝试,但至今尚未制定出普适化的河流健康评价技术标准和相应的指标体系[7]。我国的幅员辽阔,河流类型繁多,国外的一些评价体系我们并无法照搬,需依据我国具体情况,建立能够科学、真实地反映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评价。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

国外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几乎与河流健康是同一概念,即侧重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服务功能,借助于水质、河流形态结构、河岸带、河流水文结构及水生生物来监测评估河流生态健康状态。相关评价方法可分为生态监测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①生态完整性指数(IBI)。由Karr提出,在美国的许多地区被采用,作为评价溪流状况的重要工具以支持水资源计划和决策。

②河流无脊椎动物预测和分类计划(RIVPACS)。澳大利亚在RIVPACS的基础上发展了适合本国的方法AUSRIVAS,并于1993年采用AUSRIVAS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水资源健康评价。

③河流保护评价系统(SERCON)。英国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以评价河流的生物和栖息地属性,以及河流的自然保护价值为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