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在当前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在试图改变教育与生活脱节的现象。但有些教师对生活化教学认识不够,导致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观察法,对小学数学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后作业进行分析,对数学课堂进行观察记录,得出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关生活化教学方面存在以下的问题:1、生活化教学目标的缺失;2、生活化教学素材的选择失当;3、生活化教学实施失当;4、生活化教学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单一。根据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1、正确理解生活化教学,准确设立教学目标;2、科学合理选择、加工生活素材;3、合理安排生活化教学实施过程;4、建立完善的生活化评价体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 文献综述
近年来,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论是义务教育课程目标的规定,还是学生社会生活实践的需求,都要求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和意义的研究
王仁华在《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中提出,“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选取“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以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素质,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的。[1]由此可见,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素材与数学知识点的相关性,而且要考虑到素材与学生生活的密切程度,越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素材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黄建华和林晓玲在《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思考》中提到,“数学教学生活化”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并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2]也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对现有小学生活化教学内涵分析综合后,笔者发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特点,并结合相应的数学知识,将素材合理的进行生活化和数学化的整合,采取符合小学生接受特点的生活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夏小刚和汪秉彝在《数学情景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中指出,数学问题产生于数学情境。数学情境的创设,其素材可以源于生活,源于数学自身,还可以源于其它相关学科。在此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展示取材于生活的数学材料信息,可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发现欲,引起认知冲突,增加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主动学习[3]。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长生殿》形容词重叠式研究文献综述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大女主”戏研究文献综述
- 韩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黏宾动词动宾搭配习得研究文献综述
- A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Game of Thro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文献综述
- 「白髪犯罪」から見ること文献综述
- 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叙事文献综述
- 日本アニメの中の妖怪文化の変遷——20世紀90年代から現在にかけて文献综述
- 网络“新成语”的语言学阐释文献综述
- 教师的个体因素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存在主义视角下《八月之光》女性人物形象解读Women Characters in Light in Augu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