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在1938年2月起至1943年8月止的5年半时间里,日军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念,破坏大后方的生产和秩序,以达到其早日征服中国的目的,以其在华海陆军所属的最大航空力量,对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各地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的、残酷的“无区别轰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史学界特别是重庆史学界关注、研究的重点。特别是2004年中央党史研究室决定开展lsquo;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rsquo;课题调研以及2008年中共重庆市委决定实施lsquo;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rsquo;以来,有关lsquo;重庆大轰炸rsquo;的研究进一步深化,领域进一步拓展,学术成果也进一步丰富。2007年9月在重庆举行的lsquo;重庆大轰炸暨日军侵华暴行国际学术讨论会rsquo;,更被誉为lsquo;重庆大轰炸历史研究的里程碑rsquo;。”关于重庆大轰炸的整体研究有很多,但目前把焦点落在重庆大轰炸中的人民生活变迁方面的研究成果尚不丰富。
(一)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关于重庆大轰炸概况的相关研究
(1)关于重庆大轰炸地域范围界定
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有关“重庆大轰炸”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即在1985年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但在早期的“重庆大轰炸”研究中,人们并没有对其区域范围作明确界定和说明。
“真正在lsquo;重庆大轰炸rsquo;研究中明确提出地域范围界定这一观点的,直到2007年9月重庆举行lsquo;重庆大轰炸暨日军侵华暴行国际学术讨论会rsquo;时才出现。在此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周勇的《关于重庆大轰炸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和唐润明的《“重庆大轰炸”的基本史实及其人口伤亡新研究》,都提到了lsquo;重庆大轰炸rsquo;的区域范围问题并视之为影响“重庆大轰炸”的重要问题。”
周勇在《关于重庆大轰炸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中对于重庆大轰炸的地域范围做了广义的解释,指出其为:“抗战时期的重庆城区和重庆市防空司令部设置的监视区”,这一区域“以重庆
城区为中心,在东起石柱、梁山,西通璧山、合川,南经南川、綦江,北贯南江、通江hellip;hellip;到1939年5月,重庆监视区扩展到周围32个县。”
在“重庆大轰炸”的较新研究成果中,潘洵等著的《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轰炸研究》所确定的重庆大轰炸地域范围,不仅“主要集中于目前重庆直辖市所辖地区”,而且“在必要时兼顾重庆防空司令部监视区域的四川省部分地区。”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长生殿》形容词重叠式研究文献综述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大女主”戏研究文献综述
- 韩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黏宾动词动宾搭配习得研究文献综述
- A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Game of Thro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文献综述
- 「白髪犯罪」から見ること文献综述
- 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叙事文献综述
- 日本アニメの中の妖怪文化の変遷——20世紀90年代から現在にかけて文献综述
- 网络“新成语”的语言学阐释文献综述
- 教师的个体因素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存在主义视角下《八月之光》女性人物形象解读Women Characters in Light in Augu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