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文献综述

 2023-12-05 15:15:34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旧的道德观念即将被废除, 新的道德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道德教育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关系重大。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让幼儿学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有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获得观点采择能力、协调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分享由此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积极的交往策略,与他人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中指出:教育孩子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等。由于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集全家宠爱于一身,家长们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过度的爱与娇惯放纵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养成了我行我素的坏习惯,做事总是先考虑自己的感受,习惯于自己独享,忽视别人的存在和需要,具有强烈的独占倾向。缺少分享意识会影响幼儿的合作行为、同伴关系,以及心理健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分享行为的界定

1.分享行为的概念

陈会昌,耿希峰,秦丽丽(2004)定义的分享行为是指一个人如果能够将其持有的东西给予他人部分地使用、享有或直接送给他,也就是把其持有的东西和他人一起使用、一起享有或者一起拥有。

卫晓萍(2015)分享行为指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拥有的东西让另一个人部分地使用、享受或馈赠给他,即把自己拥有的东西与别人相互使用、相互享受或者相互拥有。

但菲,刘彦华(2008)具体到幼儿的分享行为,是指与同伴共同分享食物、玩具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