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动画学派作品的文化记忆研究文献综述

 2022-02-21 20:48:56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动画学派作品的文化记忆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学术界对中国动画学派的研究非常活跃,发表于各类杂志刊物的相关论文也积累了相当大的数量。但学者对“中国动画学派”问题的讨论多半停留在对动画作品民族风格的讨论,站在历史视阈等宏观视角对中国动画学派的概念、发展历程,按时间线对各个时期中国动画学派的作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但并未有文献从特定人群的视角出发,探索中国动画学派在特定人群的记忆中的文化特征和地位,“中国动画学派”与当代中国动画的市场特征结合,为中国民族化动画开拓年轻人市场提供理论基础,因此,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国内研究概况:

已掌握的文献资料显示,理论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

  1. 关于“中国动画学派”概念

这个概念与《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这部电影有关。这部电影诞生于1955年,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荣获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但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这部作品被评委误以为是“苏联电影”。这个事件激发了中国动画人的爱国热情,他们认为中国动画必须要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道路。对于“中国动画学派”这一概念,本土动画学者对“中国动画学派”概念认识逐渐深入。

吕学武在《中国动画何以成为学派——谈动画“中国学派”的构成要素》一文中,根据学派形成的三个要素“好的理念”、“精神领袖”和“组织领导者”,利用这种分析方法论证中国动画学派形成的合理性,对在文化产业大潮中继续崛起的中国动画提供一些启示。

屈立丰在《“中国动画学派”的名实之辩与当代意义》一文中,将中国动画学派从词语构成来解读,聚集核心词汇是“学派“,提出“中国动画学派”概念应该是指 20 世纪后半段上海美影厂具有同类作品与同样理念的动画家群体。

而张颖《中国动画与“中国学派”研究》一书中也对中国动画学派的含义进行了阐述,表明中国动画学派的含义即包括特定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影片,也包括其创作者们。在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中国动画学派的经典作品以及主创人员,并附上了对中国动画学派代表人物的访谈资料,为中国动画研究提供了史料。

因此,学者们认同了“中国动画学派”这一概念的存在,但在对概念的解读中,有些许的差异,即“中国动画学派”指动画家群体还是动画影片及其创作者们。

  1. 关于“中国动画学派”发展历程

《中国学派的发展历程及现实新构》一文中,贾秀清将中国动画学派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的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为初步繁荣期,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是迟缓徘徊期,79年以后进入第二个黄金期。始终秉持的“敲喜剧风格之门,探民族形式之路”的“中国学派”精神。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