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媒介伦理失范现象文献综述

 2022-11-13 11:16:44

文献综述:

我的论文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借助大众传播学、新闻学和新闻伦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系统而深入地分析在商业化的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媒介为获取利润而忽略其肩负的引导舆论、教育大众等的社会功能,追名逐利被其提上日程,各种媒介伦理失范的案例更随之爆发的现象。

本文将从年度热点事件出发,浅析媒介伦理失范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笔者的建议。

媒介伦理在近代报业发展史上就被提及并积极实践,例如康有为提出“报业四端”说,王韬提出报纸“四用”说,梁启超提出“五本思想”和“报馆”八德等。近年来,“媒介伦理”这一学术话题成为显性问题大题出现在三种情境下:第一种是与职业的新闻传播着相关得不道德现象(如权力寻租、新闻敲诈、剽窃篡改等);第二种是与新闻传播机构相关的不道德现象(如媒体审判、渲染血腥暴力、“灾难美学”、侵犯隐私、安防偷拍、有偿不闻、有偿新闻等);第三种是与普通公众在使用媒介相关的不道德现象(如舆论审判、语言暴力、谣言留言、人肉搜索、不当宣泄、道德绑架等。)(华东政法大学教师 孙翔飞)

从国家时代背景上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攻坚阶段,改革必然伴随着矛盾,矛盾意味着过渡,我们的媒体是过渡时代的媒体,记者是过渡时代中的过渡记者,无论是新闻思想,还是新闻技术,我们呈现给后人的都是我们的过渡性。当下记者队伍里可以说是鱼龙混杂,除了专业技能外,记者的人文情怀、人文素养也有很大差别,而网络时代的自媒体由于其本整体素质偏低,这样的问题就更加扩大化,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上述案例中所提到的事情,甚至一些记者制造虚假新闻,一些人忽略道德伦理进行采访,完全忽视了人性关怀。

不同于纸媒和电视台平分秋色的时代,随着科技的创新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融媒体成为新秀。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传播渠道,对传播的内容、对象、效果等产生了直接影响,传统媒体的舆论环境由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主导,而在互联网、移动媒体出现后,传统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受到了新兴媒体的冲击,使我国社会的媒介伦理出现新的特征。

例如:“媒介内容失真,表现为:包括影响范围的扩大和后果的更加严重,谣言的大量产生;信息污染阻碍社会文明进步,表现为:随意信息、黄色反动言论、虚假广告以及虚假获奖信息。”另外还有“人肉搜索行为”、“语言暴力与网络恶搞等人身攻击行为”以及由某些事件引发群体极化而形成的“极端网络行为”。(北京印刷学院传播学硕士 任梦)

而对于如何避免信息传播中的伦理问题,有笔者认为可以从“道德层面”、“制度层面”和“公共监督媒介自律”三方面进行规约。

首先,“媒体从业者在做出任何行动前应该先问问自己的良心,比如这是否是一个正确的行为。其次,是否有其他可替代的方法既能达到相同的目标,又不会造成伦理问题;最后,如果有可能的话,与面临同一问题的同行进行公开讨论”。自律往往比他律显得更为重要,以自律寻求自由才是一个新闻媒体人最大的“自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