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农村题材电影中的“致富”叙事演变文献综述

 2022-01-16 19:15:53

全文总字数:4371字

《当前农村题材电影中的“致富”叙事演变》文献综述

  1. 国内相关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农村地区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体现在现实社会中,更体现在影视创作中。电影作为现实生活的缩影,将农村特有的、实时的情况进行改编上映,为人们展示农村的现状。

  1. 对“农村题材电影”的概述

薛晋文(2018)在《当代农村电影的创作与传播研究》一文中对农村题材电影的定义为“从农村电影创作的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出发,具体以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社会发展变迁的基本现状为背景,以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转型以及农民生产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命运轨迹的嬗变为主要表现对象。”

李赟在《新世纪农村题材电影的主题管窥》一文中将新世纪以来的农村题材电影的主题大致分为了五个板块:第一,弘扬法治精神; 第二,关注食品安全; 第三,倡导开拓意识; 第四,推进基层民主; 第五,注重家庭和谐。文中认为这几种精神风貌既是农村电影创新的内容,也是社会发展的必需品。只有不断在这些方面谋求进步和完备,我们的社会发展程度才能更加成熟,中国梦才能实现得越来越迅速。如钱钟书先生在《表示风向的一片树叶》中曾引用的一句英文谚语:“树叶是指示风向的最好标志。”新时代农村题材电影中的诸多精神风貌,正是我国新农村的精神风貌。

杨吉华(2019)在《农村题材电影与中国的乡村文化软实力建设——以近年来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为例》一文中将近年来我国农村题材电影划分为以下几种题材: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农村脱贫致富题材、农村喜剧、农村问题。认为农村题材电影是农村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外在体现,对于农村文化软实力的表达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1. 对“农村题材电影的叙事演变”的概述

吴英华和陈亦水(2020)在《时代·个体·本土:当代中国农村题材电影的新时代转型及其审美表达》一文中认为,“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样态,是反映农村生活变迁、引领农村社会走向、传承创新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农村题材电影从传统的或致力于政治话语叙事,或肩负起文化反思使命这类沉重而有深度的主题,转变为将乡土变迁与个体生存相勾连,以时代走向与情感命运相交织,营造出一种繁荣不息与回归本土的时代景观,成为独特的民族乡土文化史。

白云昭和王月琳(2020)在《谱系 叙事 美学:新农村电影回顾( 2006—2019)》一文中聚焦于大学生村官、“下沉”干部等主题的农村题材电影,认为新农村电影自 2006 年至今,最大的变化即在于其视觉风貌的进变上,剥离了以往农村题材电影灰暗、粗糙、情节扁平化等风貌之后,回归了中国传统美学,用富有诗意的镜头语言塑造全新的“大美农村”形象。

杨晓林(2020)在《新中国农村题材电影的乡土叙事与精神力量》一文中对农村题材电影中对中国社会的“乡土性”进行了全面阐释,对乡土伦理与政治宣教、现代伦理与法治及城乡关系等诸多焦点的深度剖析。认为农村题材电影中对乡土伦理和现代伦理及法治伦理关系的描述和揭示是我们认识新中国农村70年发展的重要历史影像和实录,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料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