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4791字
《视频博客(Vlog)的叙事研究》文献综述
美国网站YouTube的出现,为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一股新的浪潮。此后,人们更关注于视频的分享以及将此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方式。当然,这股浪潮也被带入中国。2005年4月,土豆网作为我国第一家视频分享网抢占先机在互联网行业赢得了一席之地。此后,我国视频网站呈爆发式增长,优酷网、56网、6间房、酷6网等等一大批颇具影响力的视频分享网站先后出现,网易、新浪等一大批门户网站也纷纷开辟了视频业务,一时间,网络视频行业在国内变得炙手可热。《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上掀起的热潮更是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了短视频领域上,尤其是它那颠覆传统的形式,夸张另类的风格都在网上引起了网民们的热烈讨论。
从2006年网络短视频这个概念和形式的出现开始,它就一直不停地在发展演变着。不管是从内容上,制作者还是发布平台以及营销模式等等,都因媒介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流行,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利用各种零碎的时间。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短时随机的时间中接收信息,诸如坐车、排队、上厕所等等,人们的文化生活习惯和消费也越来越适应加快的生活节奏。短视频的出现不仅契合了现代人们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娱乐的方式甚至思维方式。
当前,很多的短视频依然是以博眼球、讲段子等较为低级的内容类型为主,尽管这些内容在短期来看能够吸引用户,甚至被用户转发和传播的,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内容类型并不能完全支撑短视频未来的发展。很多短视频生产者通常是以剪辑原有的视频为主,并不具备原创内容的产出能力,这种短视频内容的产出形式所生产出来的内容尽管在短时间内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但是等到这些原有的视频资源开发殆尽之后,短视频的内容来源将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因而,短视频的内容消费升级正慢慢开展。
如今,一股Vlog创作热潮正在蔓延,微博、B站、抖音等平台聚集了越来越多的Vlog博主。Vlog作为新的短视频形态,其普及与发展改变着受众的影像审美和生活记录方式,用视频的视角审视自己和世界。
- 关于短视频的研究概况
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形态,短视频虽然出现的时间不晚,但是学界将其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进行研究的资料并不多,学术专著几乎没有,对其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期刊文献资料当中以及一些网络视频或网络传播的学术专著当中,在这有限的资料当中,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 关于短视频内容和形式的研究
随着网络视频的不断发展和图片阅读时代的到来,短视频作为一种非常有创意的交流方式,一直以来都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Vlog作为短视频的一种,因而,对短视频本体做一个分析和研究是很必要的,但是此类文章并不多,比较有针对性的是重庆工商大学的研究生赵小显的硕士论文《基于社交平台的移动短视频传播研究》,文中对短视频的发展概况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且还总结了短视频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与传统视频的差异。短视频的内容五花八门,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赵婉俐在《“粉色微视频”——论现实语境下微视频的视觉语言研究》中从视觉研究的角度对“以新奇、大胆、反叛的视觉风格呈现”的“粉视频”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和艺术进行分析了。高存玲在《移动端短视频 APP“使用与满足”研究》中以快手 APP 为例,对快手 APP 中流行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梳理了短视频用户的使用动机和使用中需求的动态变化。常璐在《潜传播视域下短视频在社交圈的内容分发研究》对短视频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内容分发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对短视频内容分发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为移动社交短视频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意见。张睿的《手机微视频应用内容定位和传播策略研究》对在三网融合背景下手机微视频的内容定位和内容传播策略进行了研究探讨,为手机微视频的业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刘飞的《网络微视频研究》对网络微视频的类型做了一个详细的分析,首次依据现存的主流微视频形态将其分为网络自制微视频节目和网民自制微视频两类,并对这两类做了一个具体的分析,该文章还从微电影制作者、受众等多角度分析了微视频火热的原因。
- 网络短视频传播过程的分析研究
视频的传播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广阔的领域,这一方面的研究比较多样化。戚旭然在《UGC模式移动短视频社交平台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研究》中以美拍APP 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了美拍用户的社会属性、基本使用情况和使用过程中的反馈,对了解移动短视频用户的特征具有一定的意义。孔冰《手机媒体的视觉传播研究》从视觉传播的角度对手机媒体传播过程中的传受双方的特点、传播的内容形式等进行了研究,对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涉及到传播过程的研究还有翁斌的《论微视频网络传播优势和问题》、周榆的《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等。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