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下国内广告的创意传播误区及对策文献综述

 2022-04-04 22:04:44

《论当下国内广告的创意传播误区及对策》文献综述

  1. 数字媒体背景下国内广告产业生态、现状

数字媒体背景下,社交网络的用户逐渐增多,发展速度更加迅速。在带来巨大的商机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张伟博在《熵——另一个角度解读新媒体广告的未来》中指出:新媒体的熵已经很高,信息传播存在巨大问题。新媒体中广告的传播一直存在对信息中的不确定性———熵的贩卖,靠信息中大量的“不确定性”博得受众眼球。信息传播的模式总是基于非常态化的叙事规则,总能有“新鲜”的符号冲击受众的眼球,我们常常可以在微信广告中看到“爆款”“代购”“超值”等字眼。这些字眼初期将给受众带来强烈的刺激,更促使受众参与传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告内容中熵的不断增大,受众终将会对信息中的各种不确定性“脱敏”,对信息系统中的“无序和混乱”逐渐适应,并失去再次传播的兴趣。这时,熵只会加速新媒体广告的衰亡。用户会迅速的流失,这些都是“不可逆转”的。

熵才是决定新媒体广告命脉的关键,信息的有序化传播才是长远之道,熵的升高将直接断送新媒体广告的未来。目前来看中国新媒体广告之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新媒体广告注重了形式,却丢失了内容

如今的新媒体广告中,影视、动画、音效常常结为一体,综合呈现在受众面前。初看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抓住了受众的眼球,另广告受众眼花缭乱。但时间久了最开始的视觉刺激和新鲜感已不在,留给受众的只是满眼的碎片,这时候大量的同质化的新媒体广告都逐渐变成了“无效的能量”,变成了熵;而广告主仍旧一如既往的将精力放在形式上,忽略了对广告信息内容本身的创作和设计。这样只会加重受众的“麻木”和“烦躁”感,熵进一步累计,最终使得受众对其彻底失去兴趣。所以不论是什么媒体,内容的传播才是王道。过分依靠炫目多彩的形式,最终只会增加信息内容的不确定性。只能在初时靠扰乱受众的感官,靠刺激、干扰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来获得受众的注意,但是时间久了这种不确定性的增加只会造成熵的堆积。最终使得受众对广告信息、甚至对广告媒体都失去兴趣。作为广告主必须考虑实时的加入负熵———真实有效的广告信息,靠这些实实在在的内容来打动消费者。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存在了几千年的古老广告形式———招贴,经久不衰的原因。虽然它的形式依旧古老、简单,但是当一副创作精良的招贴出现在城市里,依旧会引起受众的驻足。

1.2新媒体广告信息的无序和混乱导致熵的增加

新媒体的传播特性,使得广告信息的复制和传播变得异常简单、随意。微信圈中随便动一下手指,广告信息就会再一次泛滥传播。而大量混乱和无序的广告信息正是新媒体的另一大特征。这个特征将直接导致熵的出现和升高。新媒体时代,很多信息源、广告源都来自于自媒体,大多都是以个体的形式进行广告传播,或者很少有专业广告公司的介入。广告主更多的时候是与新媒体技术公司直接联系,制作、发布广告作品。或者有时候广告主干脆自己注册自媒体,自己发布广告信息。这种情况下,媒体环节和广告公司环节在很多时候被“跨越”了。同时再加上信息传播和复制的快速、便捷。这就导致大量无序和混乱的广告信息充斥在各种新媒体中。大众的手机、电脑、移动设备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广告信息。这些广告信息相比以往传统媒体的广告信息明显是“粗糙的”,甚至是“不合格”的广告信息。而且传播的形式也是无序的,广告传播原理中的“媒介排期”“媒介发布”等概念早已不见踪影,最终各种自媒体都在无序的、大量的、混乱的、随意的发布着广告信息,整个信息传播渠道中充满了大量的熵。这些熵使得传播渠道中的所有信息都受到了影响,大大的降低了信息本身的信度和效度。受众在这种情况下变得异常的麻木,且抵抗力极大的增加。最终,新媒体广告再也无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甚至让人厌烦。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写到:“媒介影响现存社会的主要形式,是加速度和分裂。”新媒体兴盛的背后,便是对大众阅读习惯、思维方式、生活状态的极大颠覆。这种颠覆会产生大量的熵。大量的熵充斥在信息中又会再次减少信息的价值,扰乱社会的信息传播秩序,正如《魔鬼经济学》的作者史蒂芬·列维特所说:“在微博中,有价值的信息占到的比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