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角下乡村留守儿童的媒介接触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淮安市S乡中心小学为例文献综述

 2022-04-24 23:33:59

《建构主义视角下乡村留守儿童的媒介接触对其行为影响研究——以淮安市宋集乡中心小学为例》文献综述

一、建构主义的起源发展与主要思想

1.建构主义的概念界定

建构主义起源于西方,它是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同化”与“顺应”两个基本过程。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1. 建构主义的主要思想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个人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代替的。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并不能精准地反应客观现实,它只是对问题做出的暂定性的解释与假设,不可能获得终极真理。相反,知识是随着人类认识程度的加深和社会的进步发展,不断升华、革新和改写的。其次,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任何知识的运用都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而不能完全适用于一切问题。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给予了知识的外在形式,但是知识不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每个学习者都需要基于已有知识经验背景来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它认为每个学生都不是空着脑子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往的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某些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解,即使有些问题他们之前尚未涉足,但是他们会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形成对这些问题的解释。由于个体经验背景的差异性,每个学习者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二、国外留守儿童媒介接触行为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留守儿童媒介接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留守儿童媒介使用现状研究,二是媒介素养研究,三是留守儿童媒介形象研究,四是媒介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