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气词语法化研究——以“来”为例文献综述

 2021-10-26 21:55:54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语法是语言三大要素之一,语法的构建是汉语应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汉语语法化方面,研究成果颇为丰富。

沈家煊(1994)将语法化定义为语言中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提出语法化研究应从语言的历时演变解释语言共时平面上的变异。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1995)认为语法化是某个实词因分布功能、组合能力的变化造成词义演变,或因词义变化而引起语法功能的改变, 最终失去原本的词汇意义,在语句中只具有某种语法意义,变成了虚词。

前者总结国外语法化的研究成果,为当代的汉语语法化研究开辟了道路,后者则从理论高度对汉语语法化机制进行了抽象概括。

沈家煊(1998)评介《演变而来的语法》,认为弄清语法标记就是要弄清词义虚化机制,并且进一步提出把历时考察和共时分析结合起来进行语法化研究。

以上诸文章成为中国语法化研究的奠基性理论,对汉语语法化研究具有指导性作用。

纵观近年来学界对于汉语语法化的研究,可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大致分为:汉语语法化理论框架的构建和单个语言现象的研究。

1.语法化理论框架的构建储泽祥、谢晓明(2002)提出从定义、句法和语用、语义俯瞰与虚词的涵盖义、配价、方言等五个方面对语法化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对后来的汉语语法化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向明友、黄立鹤(2008)将国内汉语语法化研究划分为实词虚化研究雏形期、实词虚化理论成熟期和西方理论框架下的汉语语法化研究期三个阶段,深入剖析诸多书籍和文献中的汉语实词虚化到语法化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语法化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