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训门人》“来”字用法研究文献综述

 2022-01-12 20:45:43

全文总字数:3478字

文献综述

(一)研究意义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宋代景定四年(1263年)黎靖德以类编排,于咸淳二年(1270年)刊为《朱子语类大全》140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语类》。《朱子语类》作为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虽然仍然有大量的文言词语夹杂在文中,但从总体上来讲,基本是口语成分,客观地反映了南宋时期的语言实际。宋代语言又是近代汉语范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朱熹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讲学内容用词不尽相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的门生所记又有同有异,其中包含有各种性质和各种层次的言语成分,以及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既有承古的文言和成语,也有当时的白话和习语,因此研究此书具有重要价值。

“来”的古文字形为,象形字,象麦子形,本义是麦。《说文解字·来部》:“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一来二缝,象芒朿之形。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 (周地接受的小麦和大麦是天赐给的。一茎二穗,象麦芒的形状。来是上天赐来的,所以用作“往来”的“来”字。)徐灏注笺:“来本为麦名。《广雅》曰:lsquo;大麦,麰也。小麦,麳也rsquo;是也。古来麦字只作来,假借为行来之来,后为借意所专,别作麳、禾来,而来之本意废矣。”

“来”字从上古时期发展到现代,一直都在基本词汇之列。作为现代汉语中使用率极高的一个词,它的语义用法多达十几种,《朱子语类》中“来”字的出现频率相较其他文献资料更高,用法也更丰富,但至今尚未有完整详细的考察。本文通过《朱子语类·训门人》篇中“来”字用法的深入探析,可以进一步分析出其演变轨迹,不仅能为这一不完善的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对现代汉语中“来”的学习和使用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

1.研究背景

汉语从远古发展到至今,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研究汉语的发展过程,是汉语史的任务,而要把汉语史研究好,就必须深入研究近代汉语。从整个汉语发展史来看,近代汉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这不仅因为它承上启下,而且因为从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中期,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其中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战争等等。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汉语发展迅速,变化纷繁。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的形成需要由语言来表达,要了解某一时期的历史、文化,就必须懂得这个时期的语言。要读懂先秦两汉的文献资料,就必须懂得古代汉语;要读懂现代中国的文献资料,就必须懂得现代汉语;同样,要读懂唐宋直至明代的接近口语的文献资料,就必须懂得近代汉语。为此,对近代汉语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