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词语教学与成语教学对中华文化传播的作用》文献综述
摘要
词汇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应该是同步进行的。文化词语作为词汇中的特殊部分是一个民族独特文化内涵的反映。而汉语当中的成语作为一种固定词组,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文化发展中通过社会交际沿袭来的。随着第二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兴起,汉语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文化词语教学和成语教学也越来越被重视,特别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文化词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入手,在词汇与文化、文化词语教学与成语教学的关系理论上,对前人学者们关于文化词语和成语的研究和结论进行总结,以HSK动态语料库中留学生对于文化词语及成语的使用情况为基础,并提出本文对于文化词语的看法及定义。结合当今人们生活中以及中外文学影视作品中对于文化词语及成语的使用,进一步分析文化词语教学与成语教学对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词语教学 成语教学 第二语言 文化传播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二者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承载着文化,它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对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它是语言的灵魂所在,是使语言经久不息、传承发展的关键。
词汇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多年来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并不太受重视,只是被当作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积累学习经验的一种手段。笔者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现阶段所进行的词汇教学,仅仅是语言教学的表层的学习,即显性知识的掌握。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掌握汉语词汇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华文化知识,即隐性知识的掌握。否则,一味地专注于显性学习,只是学到了一种语言的形,并没有真正理解这种语言的神,这对于已经形成本民族文化观念的学习者来说,就难免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偏误。
文化词语和成语又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比较特殊的部分,学习者不仅需要理解这些词语的表面意义,而且还要了解他们背后的文化含义。甚至有一些不具有一般词汇意义的文化词语或成语,学习者要掌握的则只有词语的象征义或比喻义等文化含义,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学习者在运用词语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偏误,造成交际失败。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视文化词语和成语的教学,让学习者真正学会、运用文化词语和成语,掌握汉语的精髓,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应对得当,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留学生在成语学习和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我们教学中应该重视的地方,而所有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过程,都应该以培养学生形成现实交际中熟练应用成语的能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外,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应当着重在语境中解释成语的具体意义,对于学生来说,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对成语意思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成语应用能力,是成语学习具有举一反三的效果。最后是注重跨语言、跨文化教学的特点,加强学生在历史文化交流中学习成语的能力。成语大都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有些来自中华文化典籍,有的成语背后有具体的历史事件作为支撑,对这些成语的讲解应该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在学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学习成语。这样的学习不仅有具体语境的支撑,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形象化的思维。
近些年来,关于词汇教学的研究渐渐的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文化词语和成语作为词汇系统中的特殊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是有别于一般词语的,这就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对文化词语的教学进行探索研究。国外最早注意到文化词语的学者是美国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他在其1964年出版的《翻译的科学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中,首次提出了文化词语的概念并对其做了分类。奈达主要是从翻译的角度来阐述文化词语的。国内开始关注并研究文化词语相对较晚,但是成果颇丰。著作方面,王德春在《汉语国俗词典》中对国俗词语进行了集中式的考察,并促成了“国俗语义学”的形成,他认为国俗词语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是最能代表中国特有文化的词语。常敬宇则注重词语与民族文化间的相互影响,他认为要研究文化词语必须分析其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在其著作《汉语词汇与文化》一书中,他从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系统总结阐述了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