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文献综述
侨批俗称“番批”、“银信”,是海外侨胞汇寄至家乡的汇款暨家书,其广泛分布在闽南沿海一带。侨批是侨乡特有的事物, 其内容涉及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些从不同角度展示出了华侨华人历史的丰富内涵。侨批,是华侨与国内亲属经济文化交流的载体;同时也是他们共同的集体记忆文献,它从民间的视角详实的记录近代华侨出国的历史,反映了华侨出国的基本规律和行为特征,即反映华侨出国的艰难和海外创业的不易;侨批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实物史料。
侨批的问世,源于海外移民,故有侨才有批。闽南沿海一带的民众侨居海外始于唐代。南宋以后,经济航海贸易发展,中国与南洋交往更加密切。明、清时代,闽南沿海一带经济发展,海外移民逐渐增多。清初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海外移民与交流,最后光绪废除海禁政策,闽南沿海一带的人民因为地理优势以及生存需要纷纷“走南洋”.由此,闽南侨批得以应运而生。
随着侨批的日益壮大,由此便催生一个新兴的行业——以银信合封为特点的民间金融邮讯形式,向海外移民提供办理为家乡寄钱寄信业务的商号,即侨批业。闽南侨批业在运作的过程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业态,它经历了由水客递送,批局承办及归口银行三个发展阶段,无论其处在哪个阶段,诚信是其立业之本,从寄批者、送批者到收批者都恪守诚信这一准则,才使侨批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前后跨越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阶段。
此外,侨批具有丰富的文献价值。侨批具有真实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罕见性和完整性等特点,作为珍贵的民间文书,有别于一般书信,它涵盖侨乡与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信息,融汇中外商贸往来、邮传、驿递、金融、汇兑等方面的历史记录,是未经后来人刻意雕琢的史信。通过研究侨民与家人来往通信的家书,不仅仅能知道社会物质方面的进步发展,还可从中发现中华优秀思想精神在侨乡的延续继承与在国外的传播推广,可谓之中国“20世纪的敦煌文书”
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曾指出:侨批是研究社会史,金融史,邮政史以及海外移民史、海外交通史、国际关系史的宝贵历史资料,与典籍文献互相印证,补充典籍文献记载之不足,可谓是继徽州契约文书之后在历史文化上的又一重大发现。侨批涉及范围之广,涵盖内容之阔,成为海内外华侨华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通过研究侨批,我们能够真实、具体、全面地了解侨批在跨国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不可顶替的重要作用。 平凡人的历史是更接近于现实的历史。因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移民与家人间通讯只能通过民间信访机构历时几周甚至更长时间的漫长漂流。汪洋隔两岸,家书胜万金。因此一封家书除了满满相思也承载上了游子对故乡的热爱、商人对中介者的信任、父亲对儿女的教育、孩子对父母的慰问、丈夫对妻子的关怀、一家之主对整个家族的管理hellip;hellip;以侨批为纽带,人、物质和信息的流动必然伴随着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与融合。
自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侨批的关注和研究一直没有停下脚步:近几年来,在广东、福建等地相继召开多次以侨批研究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福建、广东两省为研究各自遗存的侨批信息专门成立了侨批档案收集管理团队; 2004年4月24日,汕头侨批文物馆在汕头市落成揭幕。2013年6月,福建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成为中国十项记忆遗产之一。2017年10月24日至11月3日,“百年跨国两地书——福建侨批档案展”在漳州市南靖县档案馆、漳州市中山公园举行。展览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5000多人来参观。2017年11月18日,“百年跨国两地书——福建侨批文化展”在新西兰奥克兰新西兰亚洲图书文化中心开幕。20多个社团侨领、会员、以及奥克兰当地的华侨华人近200人参加开幕活动。中国驻奥克兰总领馆文化领事张和清、新西兰国家党国会议员杨健博士特地发来贺词,肯定侨批展览的意义和价值。就在最近的2018年4月5日,CCTV10科教频道播出了“下南洋”——讲述侨批故事的系列纪录片hellip;hellip;许许多多的关于侨批文化的活动推进了侨批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