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3991字
文献综述
- 前言
饮食散文是将饮食作为抒写对象进行描述的文学书写形式,它不仅仅在论述食物本身,还将作者自身的情感和态度投射其中,以食物为载体写人生百味。梁实秋和汪曾祺两位先生都是饮食散文的大家,两人在风格、思想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区别性,具有充分可比性。将梁实秋和汪曾祺两位作家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两人的写作特点和思想内容,也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饮食散文的发展。就目前研究现状而言,对于梁实秋和汪曾祺两位作家多停留在各自的小说散文研究上,较少专门性的饮食散文的研究文章,更是缺乏两人饮食散文的对比研究,因此留有一定的研究空间。本文将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
- 梁实秋饮食散文的相关研究
梁实秋被许多人奉为现代小品文第一人,他的散文亲切自然、平和中正,其作品《雅舍谈吃》是中国饮食散文的经典之作。有关于梁实秋饮食散文的专门性研究文献数量不多,学位论文只有张艳姝的《梁实秋lt;雅舍谈吃gt;的思乡情结》和于帆的《梁实秋散文中的饮食书写研究》。
张艳姝(2007)是从思乡的角度来解读梁实秋的《雅舍谈吃》,通过对梁实秋饮食散文中的思乡情结的历史渊源、文化意蕴以及审美特色的分析来探究梁实秋的人格精神和思想意蕴,总结出梁实秋谈“吃”中的乡愁是那一代特有的文化精神。
于帆(2020)则是对饮食散文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文献,系统地分析了梁实秋饮食散文的书写特点,并探究其成因,从中发现梁实秋饮食散文的价值和效应所在,也对本文的研究思路提供了相当大的参考意义。相比学位论文而言,无论从数量还是题材上,期刊文献都丰富了许多。
有从比较的方向来写的,如王倩(2005)将梁实秋与周作人相比较,发掘出他们共同的故乡情怀、平民情怀和生活情怀,又通过他们的饮食散文探究他们各自不同的写作特色和人生态度。有感叹人生况味的,如李欣怡(2019)从梁实秋的饮食散文中感受人情冷暖,窥见人之本性,体悟人生哲理。有以怀旧情结作为写作对象来写的,如卢丽莎(2012)通过列举梁实秋饮食散文中所怀念的人和事物,剖析怀旧情结的内在含义,认为梁实秋把怀旧情结外化为《雅舍谈吃》里对饮食之道的种种迷恋。除此之外,对梁实秋饮食散文有所提及的文献更是数不胜数,如范兰德(1993)、汪菁(2015)等等,都对饮食散文的研究有启发和参考作用。
综合而言,关于梁实秋饮食散文的研究文献数量众多,角度多样,但都不够全面和深入,只有于帆的《梁实秋散文中的饮食书写研究》比较系统、具体地分析了梁实秋饮食散文的内容、特色、思想和意义。
- 汪曾祺饮食散文的相关研究
汪曾祺的散文独具特色,清新蕴藉,朴实易懂,富有生活气息。其中饮食散文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后人的评价也颇高。目前关于汪曾祺的研究资料繁多,但多以小说为主,散文的研究相比而言数量上少了许多,深度和广度上也弱于小说研究,其中专注于饮食散文的则更为稀少。针对饮食散文的学位论文只有陈思的《汪曾祺饮食散文研究》。陈思(2017)从汪曾祺饮食散文的文化意蕴入手,分析散文中的京派传承和个人特色,探究汪曾祺饮食情节的原因,论述汪曾祺饮食散文的价值所在和它的局限性,角度新颖,叙述严密,是有系统性地论述汪曾祺饮食散文的集大成者。专注于饮食散文的期刊论文的数量也并不多,沈洁(2017)抒写了汪曾祺寄托于食物的思乡、怀旧之情,体悟了汪曾祺笔下食物的包容与自然,探究了汪曾祺的生活态度。李一聪、任强(2019)以独特韵味作为文章的写作对象,从独特的审美趣味、独特的文化意味、独特的审美三个方面阐释汪曾祺饮食散文的风格特点。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