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重动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文献综述

 2022-01-13 22:49:29

全文总字数:1595字

现代汉语重动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1. 前言

本文以重动句为主要研究对象,关于重动句的名称与格式自20世纪40年代王力提出“叙述词复说”之后,“重动句”至今已有80年的研究历程,现代汉语中其称法历来不一,但近30年“重动句”[1]一说成为学界共识。名称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学者的着眼点不同,在不考虑二级细分的情况下,重动句的主要大框架可以归结为这一格式:

S V1 O V2 C(V1和V2同形)

其中S表示主语,V代表动词,O代表宾语,C代表补语(或用R表示)。

研究基于大规模中介语语料库的检索结果,详细考察了以留学生为主的二语习得者对重动句的真实掌握情况,对正确用例和错误用例进行了分类和定量统计。探讨留学生重动句的习得情况以及偏误情况,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教材分析,提出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的建议,希望能引起对外汉语教学者的注意,在显性教学阶段有必要提升重动句的语法地位,对其结构、成分、语义应当做更多的展示与介绍,消除习得该句式的人为“瓶颈”。

  1. 国内外研究情况

重动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语本体领域,以讨论句法、语义的为多,也有少数切入点新颖的,如从对外汉语角度研究现代汉语重动句的,主要集中在教学层面,有讨论教材中的语法练习的(李贤卓 ,2017;滕佩利,2018);有研究教学策略问题的(刘佳,2013);有讨论相邻句式对比的(姜娴,2020);有讨论中高级留学生重动句使用情况的(马红丽,2017);有讨论一般汉语学习者重动句习得研究的(张静,2015);有汉语二语学习者重动句偏误分析的(谢福,2015);也有兼论教学策略的(贺忠华,2012)。杨玉玲(1999)分析了重动句和“把”字句使用的条件,以中级水平的留学生出现的偏误为例,提出了区分重动句和“把”字句的教学方法。刘梨花(2010)采用了归纳演绎和调查法,考察了重动句在各种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处理情况,发现不同教材设置重动句的标准不同,对对外汉语教学中重动句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但是用例很少,也没有设立单独语法点进行讲解。付云华(2008)从本体研究角度和对外汉语教学角度,深入分析重动句的构造和功能。根据重动句自身规律及汉语教学规律,尝试划分重动句的语法等级,以探寻重动句教学规律。李大忠(1996)的《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程美珍、李珠(1997)的《汉语病句辨析九百例》、佟慧君(1986)的《外国人学汉语病句分析》等几部著作都对重动句的偏误情况进行了研究,但大都围绕该用而未用这一类型进行考察,较为单一。谢福(2015)在《汉语二语学习者重动句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一文中,对较大规模的预料进行了分析,将重动句偏误类型总结为:缺省偏误及过度泛化、补语部分偏误两大类。刘佳(2013)从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方面进行探讨,认为教学时应以语义关系为重点,结合重动句句法结构特点,拓展重动句语用功能方面的教学。

重动句的分类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各家分法屡有创新。本文对留学生的实际语料分析,划分标准采取了上述各家学说中,分类较为严谨的、价值较大的、统摄力较强的。

  1. 总结

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重动句的研究不多,主要研究都集中在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习得重动句时产生的偏误类型及其原因,并对教学提供一定建议等方面,也不难发现学习者对重动句的掌握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整理对外教学领域常用的教材以及在大规模动态语料库的基础上筛查留学生真实输出的重动句用例相结合的方法对二语学习者重动句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采用归纳法、文献研究法、量化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学习者重动句的习得情况进行研究。与现有研究着重语偏误分析不同,本文着重于探讨学习者重动句的习得情况,是对对外汉语教学领域重动句习得研究的补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以期对学界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提出建设性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