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3502字
新媒体下的网络文学传播研究文献综述
中文网络文学的帷幕最早是由北美留学生拉开的,1991年4月5日,他们创立全球第一家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1993年起,由遍布世界各国各校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办的综合性中文电子杂志大量涌现,如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通讯》、《布法罗人》,加拿大的《联谊通讯》、《红河谷》,日本 的《东北风》等。中国大陆于1994年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域名为“. cn”,网易、新浪等大型网站开始提供免费个人主页空间,网络文学得以以主页形式在网上流传。1997年文学网站 “榕树下”创造了网络文学火爆的奇迹。 1998—2001年文学网站和个人主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国内学术界较早涉足网络文学研究的学者有黄鸣奋、欧阳友权、苏晓芳、蓝爱国、谭德晶等人,黄鸣奋的《比特挑战诗学——网络与艺术》、《超文本诗学》、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论纲》、姜英的《网络文学的价值》等是国内研究网络文学早期的主要成果,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些研究将西方的超文本、多媒体、后现代主义等相关理论引入对网络文学的研究,确定了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网络文学概念和学术价值。
由欧阳友权教授等写的《网络文学论纲》,第一次从学理的层面上对网络文学进行了理论建构,涵盖了网络文学的文本、表达方式、生存状态以及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冲击和对它自身本体认知等内容,同时试图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之间找到网络文学的真实定位。
一方面是互联网对于传统文化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形成自己独特的形态。《论纲》以其在学理上的严肃性和创新性,首开网络文学体系性理论研究之先河。何学威、蓝爱国的《网络文学的民间视野》以“民间性”的视角分析网络文学,认为网络文学的核心特征就是“民间性”,指出大众的广泛参与给文学带来了巨大变化,网络文学的民间性使得文学“回归”到民间文学。此后陆续有大量与网络文学相关的研究成果问市,如黄鸣奋的《互联网艺术产业论》从艺术产业的角度深入分析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互联网艺术的产业特征。
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大量有关网络文学的讨论如火如荼,众多理论刊物纷纷刊发网络文学论文,如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主题“网络文学”有六千多条结果,文献发表逐年增加,2003年仅有125篇到2017年达到787篇。研究主题也逐渐发散开来,将网络文学与影视改编、版权、文艺批评等方面结合,探讨网络文学发展的新趋势、新发展。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媒体形态,通过互联网、手机等通讯工具,向人们传播信息,提供服务。新媒体文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使得新媒体文化所独有的活力与魅力也在日益显现出来。
新媒体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形态,它与其他文化形态的文化共性与融合的态势正在逐渐加强,它与文学的关系亦是如此。文学借助新媒体平台,以网络媒体为基础媒介,成为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电子传播文学。这种文学与网络的结合,促使了网络文学的产生、发展,通过整合传统文学制度因素逐渐形成新型的文学制度模式。不仅如此,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文学在新媒体的推动之下,呈现出硬件技术多样化、供需规模扩大化、创作运营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