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随着李碧华作品的广受欢迎,加上由其作品改编成的电影上映后好评如潮, 对李碧华的研究引来多数人的关注,这也逐渐成为国内外一个热门的话题。1999年4月香港科技大学邀请日本学者藤井省三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李碧华的讲座,2000年经陈国球先生整理成集,由台北麦田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关于李碧华研究的专著--《文学香港与李碧华》,该书收录了藤井省三、梁秉钧、陈丽芬、陈燕遐等人的文章,在文章中表达了各自的见解。21世纪以来,大陆关于李碧华的研究文章也逐渐增多,其中包括对李碧华创作的整体研究,包括对其散文、专栏、小说、小说改编的电影的研究,也不乏大量关于其个别作品细致的文本分析,如《青蛇》、《霸王别姬》等单个的小说、电影都广受关注。从总体上看,现阶段关于李碧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李碧华小说与流行文化:在香港这么一个通俗文学比较流行的文化背景下,对李碧华小说雅俗之分的界定往往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李碧华的小说仅是一味追求取悦读者、迎合读者口味从而获取销量,是只供消遣的通俗小说,没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又有学者认为,在李碧华奇情小说的背后,融入了关于社会的、哲学的、身份的、历史的思考,它具有比我们从表面所看到的更深层次的可供挖掘的东西,存在一定的艺术性,有可研究的价值。如赵宝霞的《论大众文化时代李碧华的小说创作》,该文揭示了大众文化时代李碧华小说创作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与反思,作者一方面对李碧华小说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另一方面探讨了大众文化语境下应以怎样的态度和策略来应对小说创作的问题。关于雅俗之分的划分,刘登翰教授在其文章《季碧华的诡异言情》中提到,“严格地说,李碧华的小说并不是一般的纯言情小说,它们有比爱情更丰富的内涵,在历史的、社会的、美学的、哲学的面上所给人的思考,是一般的言情小说所不能比拟的。她的写作有着引人深思的lsquo;边缘性rsquo;,既不在纯文学的中心苦思,又不在消费文化阵营盘桓过久,尝试走一条lsquo;中庸之道rsquo;--其作品既不严肃到无人问津,又不俗到lsquo;走火入魔rsquo;,而是熔二者于一炉。不走极端,好处是兼容并蓄,探众家之长,雅俗共赏,但往往不容易把握,难以界定。”这里指出李碧华小说雅俗共赏的特性,也提出其作晶雅俗之分的难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
小说文本的研究: (1)对小说主题的探讨:爱情是李碧华笔下常见的主题,其小说多探讨关于爱情、背叛、追寻、欲望等话题,进一步思考人性的更深层次的东西,亦有学者关注其小说所体现的孤独主题、对历史的反思、历史家因意识等等。如乔酉超的《幻境中的真实--浅议李碧华笔下的传奇情爱》,李小娟的《论李碧华小说的孤独主题》等等。(2)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李碧华笔下多奇女子,比如川岛芳子、如花、冬儿、丹丹等,该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分析总结这些女性形象,从中提炼出独特的新女性主义视角或思考李碧华对新型两性关系的重新建构。如聂焱的硕士论文《李碧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历史家国意识》,段治的《李碧华小说中的妖女形象》等。亦有对其笔下男性形象的分析,如黄丽萍的《李碧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3)对文本风格的研究:李碧华小说的风格独特且多异,王德威曾直接把李碧华小说归为“新狎邪体小说”,也有人把李碧华归为新浪漫派,同时,学者的研究还包括多方面,如小说所体现的传奇性、恶魔性、悲剧性、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以及对小说的返魅与祛蔽研究。如袁良骏的《简评新浪漫派李碧华》,郭旭胜的《浅谈李碧华lt;霸王别姬gt;中的恶魔性因素》,常立伟的《李碧华小说中的“祛魅”研究》等。(4)对艺术技巧的分析:关于改写策略--故事新编、文本互涉、戏仿、用典,还包括有关小说叙事视角的研究,又有对修辞技巧、比喻手法、语言特色等的关注。如陈晓晖的《正典的命运--试论李碧华小说改写传统的方式》、朱崇科的《戏弄:模式与指向--论李碧华故事新编的叙事策略》以及艾晓明教授的《戏弄古今:谈李碧华的lt;青蛇gt;、lt;潘金莲之前世今生gt;、lt;霸王别姬gt;》等等。
小说的文化研究:(1)文化背景:李碧华的小说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现有相关对作品所体现的香港意识、性别政治、身份认同问题、小说边缘性、文化身份的研究以及对其独特的文革描写的研究,包括分析与大陆文革描写的异同等。如藤井省三的《李碧华小说中的个人意识问题》,李小良《稳定与不稳定--李碧华三部小说中的文化认同和性别意识》,叶畅的《李碧华小说中体现的香港意识》等等。(2)文化思想:李碧华笔下多是前世今生的故事,有摆脱不掉的前世因果、宿命观、三世姻缘、禅宗意味。其小说带有浓厚的古典意味,如有的学者便注意到其作品中对中国传统叙事的继承。如袁龙的《李碧华小说的中国叙事艺术》,苏晨的《李碧华小说的古典意味与传承》等。
电影改编研究:李碧华小说吸引了许多喜爱她的读者,同时也抓住了很多优秀导演的目光,他们将其小说改编成电影,让更多的观众熟知,且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由于李碧华的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上映并取得成功,这---现象亦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包括一些关于其小说是如何改编成电影的研究,小说具有哪些影视改编方面的特质,以及改编前后小说与电影的异同分析对比,比如情节的改编,主题的变换等等。同时有的学者还关注到其小说改编成电影后带来的影响及意义。如毛琼的《李碧华小说与电影研究》,黄思思的《影视文化背景下的当代小说趋向--以李碧华小说为例》,张晓阳的《李碧华小说的性别色彩与影视化特征》等。
对比研究:学者对李碧华的关注、研究并不只局限于其个人,而是将她放在大的背景中与其他作家进行横向或是纵向的比较,比如有的学者将李碧华与张爱玲、亦舒、梁凤仪、严歌苓等女作家进行整体比较,从而分析出李碧华的与众不同,进一步总结其作品的独特性。如庄若江的《商业化语境下对传统“言情”范 的结构一试比较李碧华、池莉的情爱小说》。关于其师承鲁迅“故事新编”手法也有学者进行纵向比较,如陈艳的硕士论文《香港时空下的故事新编一以李碧华为中心,兼与鲁迅、刘以鬯的比较》,周颖的《从“故事新编”lt;青蛇gt;看李碧华小说的创作特色》。又如关于海外女作家文革描写异同的比较,如罗小明的《试论海外华文文学中的lsquo;文革rsquo;记忆书写--以陈若曦、严歌苓、李碧华的文革小说为例》等等。
近年来关于李碧华的研究持续升温,随着研究者的不断增多,研究方法的不 断变更,研究角度也呈多样化,我们看到的学术著作也越来越多,关于李碧华的研究也可以让让我们更好的了解香港文学的发展。
资料编号:[249789]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