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言《生死疲劳》中的农民形象文献综述

 2022-05-22 20:33:24

文献综述

莫言写过很多作品,可以发现大都和他的家乡有关,换句话说,这些作品或多或少都和他过去的农村经历有关。莫言小说一般都有较为深刻的主题思想,他不单单想和我们这些读者讲一个故事,更是想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些隐含的深意。或是乡土民情,或是人性的复杂性,这些都是作者通过作品和我们的深层次交流。而《生死疲劳》作为他的代表长篇作品之一,并且有第二届红楼梦奖和第一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的殊荣。作者另辟蹊径,通过西门闹这个人物的视角,借以特殊的“六道轮回”的表现形式,给我们带来不同时间段农民的生存状态。笔者在阅读研究原著作的同时选取了15篇代表性的期刊文献加以分析研究,加深了我对《生死疲劳》这部作品的了解,并一定程度上帮助我完成了《论莫言lt;生死疲劳gt;中的农民形象》。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小说叙事艺术风格的相关研究资料;二是对莫言本身创作风格以及个人能力的相关研究资料;三是对莫言小说乡土情怀的研究;四是对莫言小说民族特色的研究。还有就是对作品本身的分析研究。

关于小说的叙事风格,谢凡在其发表在《青春岁月》上的《谈lt;生死疲劳gt;的叙事艺术--青春岁月》中分析了生死疲劳的叙事艺术大致分为三个 方面。首先是“动物世界与人类社会 的共同发展,在生死疲劳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动物的视角来构建故事,通过动物视角展开的好处在于虽有差异偏离但比起人称叙事的拘束,这种方式更便于想象力的展开。”还有就是“生死疲劳有着一种荒诞的叙事系统,文章运用了一种“六道轮回”的方式叙事,以动物的世界和人类的世界一同参与社会的发展,这就是本书怪诞叙事的重要标志,怪诞的方式也侧面反衬出一种荒诞之感。西门闹是一个好人却要被处死这也是一种反讽。莫言小说的荒诞风格不仅体现在人物设置上,情节上也沿用了这种及其夸张真假参半的风格。最后就是“《生死疲劳》大胆采用了一种章回体的形式,每章内容概括为一个小标题便于读者在这种宏大的叙事网络中又不至于瞻前顾后,达到一种连贯性。”作者从动物视角,荒诞叙事系统 以及章回体形式三个方面出发具体分析了莫言在《生死疲劳》这部小说中的叙事艺术风格。

张慧敏在其发表在《海南大学社会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中国民间话语再生论——读解莫言lt;生死疲劳gt;》中这样说道:“莫言《生死疲劳》是从话语的生生循环关联中来思考中国当代史的。论文借用福柯关于“话语”的相关理论, 从多重视角的话语建构来分析《生死疲劳》中文学寓意的历史叙事。历史叙述有许多难言之隐, 莫言以动物的视角,试图将被遗漏被隐瞒被消匿的某种如福柯所言的“从未说过的东西”寓意说出, 某种程度上显现了正史里不见的史实。莫言在小说中多用中国“拟话本”或是“神魔”、“志怪”小说中的“俚俗传闻”, 但即使是街头巷议的民间叙史, 背后依旧存在超越存在恒心之追求, 这才是民间叙事的永恒魅力。”这位研究学者研究生死疲劳时批判意味较浓,但也能看出莫言小说的整体叙事风格,莫言借物喻意,让文章中深层想表达的内涵通过动物视角巧妙地展开。

关于莫言本身的创作风格,李桂玲在其发表在《当代作家评论》上的《lt;说莫言gt;解码莫言文学世界》上说:“莫言的创作因《红高粱》而名声大噪,谈起这部作品的诞生,莫言在《从〈红高粱〉到〈檀香刑〉》一文中首次提到了《苦菜花》、《红日》、《红旗谱》等一批红色经典作品对于自己创作《红高粱》的深刻影响,其创作的欲望正是在不断的阅读中逐渐萌生。莫言是一位善于在交流融通中提高自己,放眼世界的作家,他在阅读中学习,也在交谈中丰富自己。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对话《文学应该给人光明》、《中日作家鼎谈》正体现出这样一种悉心倾听、诚恳交流的开放心态。”作者给我们展现了善于融合他人长处,吸取好的作品精华的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套用李桂玲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莫言是新时期以来最具文体意识和文体价值的作家之一。”

而颜水生在其发表在《海南大学社会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从lt;生死疲劳gt;看莫言的自我超越》中指出:“生死疲劳》体现了莫言艺术观的转化, 在小说形式上实现了传统和后现代技巧的结合, 实现了莫言在长篇小说文体上的狂欢愿望。《生死疲劳》标志着莫言在文学道路上跨出了崭新的一步。”文章主要分析了《生死疲劳》对莫言的特殊含义,这标志着莫言的长篇小说开始成熟起来,他的长篇小说的独特结构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关于对莫言乡土情怀的研究,苏朋的《时代风云变换中的人性挣扎--论莫言小说lt;生死疲劳gt;》中从三个方面对乡土下人性进行了分析,首先是 个人在那个大时代下难以独善其身,能敢于站出来追寻自由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超越了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的人。还有就是文章指出在那个时代靠着不择手段“造反”的野心家很多,他们为了心中的欲望不择手段忘记初心最后只能被心中的欲火所焚毁。但是相比以上两类人那个时代更多的是饱受艰苦的普通百姓他们的苦难是那个时代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他们的不幸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周显波在《山西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当熟悉的眼光遭遇渐变陌生的乡土——浅论莫言小说的农民思想本色》,他直接将目光打向了农民。正如文中所说的那样:“莫言小说呈现出一种农民思想本色, 这种思想本色主要来自于传统乡土社会的农民式习见。莫言以乡土的习见作为思想来源和基础, 用一种熟悉的眼光呈现现代性冲击下正在趋于陌生的乡土世界。此外, 流溢在莫言作品中的又是一种开放与包容兼备的农民思想, 来自现代的冲击最终被文本里强大的农民思想及认知/感知模式折叠、整合、“同化”, 变成乡土民众共通的知识和经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