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19年新产生汉源英语词的研究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一.引言
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其发展深受社会的制约:随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社会发展而发展。而在这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社会进程中,语言也正处于交流碰撞的“大爆炸时代”,正如叶斯帕森所说的“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绝对纯洁的,我们也找不出一个没有吸收外来词的民族”。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中英语的使用范围是最广的,它拥有着庞大的词汇量,但外来词在这之中近乎占据了其半边天。而日益增多的汉源外来词更是吸引了人们的注意,由此掀起了一系列对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热潮。本文以概述国内外对汉源英语词的历史研究情况为出发点,进而分析各个研究的成果和意义,最后说明本课题仍需解决的问题和个人意见。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1)国内关于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情况
和国外相比,国内研究总体呈现出两少一多的现象:辞书和网站两方面借词研究数量偏少,而学术著作方面偏多。20世纪80年代,大陆学者以汪榕培为首开始重视到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现象。汪榕培发现汉源英语词对中国学者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可以在研究英语词汇上提供非常重要的线索。于是他作了“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1986)以及同常骏跃共作“英语词汇中的汉语借词来源”研究(1997),前一文除了词源考证之外, 还探讨了中国的语言政策对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影响,后文有别于以往的同类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兼顾”上,宏观与微观兼顾、历史与现实兼顾、趣味性与科学性兼顾。以往的研究,大多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重史实,不究规律;只谈静态研究,不论动态发展。而这篇文章旗帜鲜明的说,英语借用汉语词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但讨论了影响借用的各种因素以及语音、语法等变化,更重要的是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去探讨分析,从而揭示语言借用现象的一般规律,把有关研究置于更加广阔的研究背景上。两篇文章皆以立观点和实例分析相结合为研究手段,主要围绕着汉语词进入英语的历史追溯、方式途径和来源来分析,这为后来的学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陈胜利所著的《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2014),以其已有语料和自建语料为基础,整合已有的借词理论,采用理论研究和语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借词的整个“动态”过程为“纲”,以借词的分类为“目”,以语言、社会、文化等因素为切入“点”,以借词语料为支撑“面”,做到“点”“面”结合,“纲”举“目”张,其核心就是汉语借词进入英语的动态过程和词语分类。同时他的“《牛津英语词典》中的汉语借词数量研究”(2013),以Isabel de la Cruz-Cabanillas和Helena Juˇrico两位国外学者的研究为基础,结合自己检索的语料对《牛津英语词典》中的汉语借词数量进行分析研究,经笔者研究发现:官方严格意义上的'245说'和国内流行的'1000说'均未提供具体的借词词表,于是此文便整理翻译出一个'394说'词表,以补阙如。实际地解决了“量”的问题,这为便于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非主观臆测而具体的借词词表。
马睿颖对汉源英语词也颇有研究,在译介语、源出语、翻译方法这三方面研究最甚,发表了多篇文章。其中一篇《英语中汉语借词研究概览》一改之前的文章风格,它的宗旨是探讨并总结之前的研究结果,并采用了实例例举和观点说明的方式。主要包括就语言学界对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状况做一初步梳理,围绕借词的定义、英语中汉语借词研究的规则、方法、范围以及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类型汇编做一简介。此篇研究, 帮助人们对现有的研究基础有所了解,明确下一步研究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参考资源。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