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仙踪》标志性被动句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2 11:01:06

文献综述

被动句在古代汉语的表达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动的句法结表现动作承受者在前,动作的发出者在后,并且能够在交际过程中使相应的成分得以凸显强化,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早在《马代文通》中就已有相关解释。经过一个多世纪,被动句的研究成果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本文就在这世研究的上选取被动句研究较少的“《绿野仙踪》列传”作为研究对象,以三个平面的理论为研究指导,从共时的角度对《绿野仙踪》被动句的类型、构成成分语以用等特征进行分析描述并力图找到内在的规律。 被动句作为人类语言的基本句式,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表达形式,汉语也不例外。汉语被动句式的表现形式更为复杂,大体说来可分为有标志被动句和无标志被动句,标志被动句在不同历史时期又有不同表现。也正因如此,被动句,尤其是标志被动句,一直以来都是汉语学界热衷研究的问题。从马建忠开始一直到现在就不曾中断过,而且还有愈来意热的趋势。经过近百年的时间,研究方法不断更新,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对古今汉语被动句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都有所涉及。在古汉语标志被动句的研究中,早期,一方面侧重于界定标志被动句的起源时间以及各种标志被动句的形成年代,另一方面侧重于描写不同年代文献中的被动句形式或某些历史时期的被动句的句法结构;后期,则侧重于对被动标志词语义演变的过程进行研究。

从各家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汉语被动句自从采用形式标志以后,各类标志被动句不断涌现,先后出现了“于”字式、“见”字式、“为”字式、“被”字式等标志被动句。在不同历史时期各种标志被动句都有不同表现,发展到一定时期一部分标志被动句会出现一些复合标志句式。大部分标志被动句都要经历其中谓语部分变得越来越复杂的过程,比如会在谓语部分出现补语或者宾语等。多个研究成果表明各类标志被动句都有带宾语的用例出现,这样就否定了王力先生早期提出的关于被动句没有宾语的观点。总之,以往对标志被动句的研究解决了诸多问题。但是笔者也从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问:一是“见”字式、“为”字式、“被”字式等标志被动句,为什么它们的生命力不相同?它们的生命力到底与什么有关?到底是什么原因推动被动句内部标志词的格局不断发生变化?二是通观标志被动句的复合结构,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标志被动句的结构有相互交叉的情况,比如先后出现了“见hellip;hellip;于”式,是“见”字式和“于”字式的交叉;“为hellip;hellip;见”式是“为”字式和“见”字式的交叉;“被于”“被hellip;hellip;见”式是“被”字式和“于”字式、“见”字式的交叉;现代汉语中还有“被/叫/让hellip;给”式是“被”字式等和“给”字式的交叉。为什么出现了被动标志词重合使用的结构,在这些结构中,前后的标志词又分别起什么样的作用?第二,在不同的标志句中出现了诸多平行的结构,比如既有“见hellip;hellip;于”式,也有“被hellip;hellip;于”式;既有“为hellip;hellip;所”式,也有“被hellip;hellip;所”式;既有“为hellip;hellip;之所”式,也有“被hellip;hellip;之所”式。为什么会出现结构类似的平行结构呢?是不是其中有一种内在的规律在起作用?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

李百川创作于乾隆18年(1753)至乾隆27年(1762)间的《绿野仙踪》,是清中叶的部较有艺术特色的章回小说。中国章回小说在明代中晚期迅速走向繁荣,明清之际的改朝换代后,因多种因素的刺激,促使其进一步发展。清代初中期的章回小说,不但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风格各异,具有极高的艺术性,特别是对章回体的完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清人李百川创作的《绿野仙踪》一部主要以神仙题材写现实社会并寄寓个人理想的章回小说,它所反映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是不容质疑的成功之处。综观《绿野仙踪》整体创作,虽然其成就无法与同时代《红楼梦》、《儒林外史》等著作相媲美,但它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许多独特之处,在清代神魔小说中有一席地位。全书融合了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历史小说于一炉。讲述了明朝嘉靖帝时期落第士子冷于不肯攀附权贵严嵩,又亲眼目睹朝廷忠良被害、授业恩师病故,看破官场腐败、社会黑暗、醒人生短促,于是决心出家,遁入玄门。冷于冰在杭州遇上了化身叫花子的道士火龙真人,历经火龙真人的考验,他最终拜入火龙真人门下,学成呼风唤雨、召神遣将的本事,开始周游天下,扶危济困。冷于冰后来度脱灵猿猿不邪、大盗连城璧、狐女、农夫金不换、浪子温如玉等成仙,并协助忠良铲除奷相严嵩,后被皇帝敕封普惠真人,位列金仙。全书揭露了官场黑暗,描绘了社会世态,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作者李百川寄希望于出现一个理想化的人物来拯救乾坤,重整纲常。

文以《绿野仙踪》的中各类有标志被动式为研究对象, 五类最常用的有标志被动式:“被”字式、“见”字式、“为”字式、“于” 字式、“蒙”字式。我们对这五类被动式的结构形式与句法功能进行了描写与 分析,以期较为客观的揭示《绿野仙踪》在中古汉语被动句研究上的语料价值。

在对《宋书》被动句研究中,崔达送教授以《南齐书》为对比语料, 以《宋书》的列传中各类有标志被动式为研究对象,描写列传语料中 的五类最常用的有标志被动式:“被”字式、“见”字式、“为”字式、“于” 字式、“蒙”字式。我们对这五类被动式的结构形式与句法功能进行了描写与 分析。同时,以《南齐书》为对比语料,通过对两书语料中各类被动句式的对比,以期较为客观的揭示《宋书》在中古汉语被动句研究上的语料价值。

《lt;水浒全传gt;被动句研究》中,曾丹说《水浒全传》有被动句一千余例,语料丰富,形式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近代汉语被动句的全貌。本文以“三个平面”的理论为指导,对这些被动句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详细阐述了其构成成分的结构特点和语义特征,重点分析了其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句型的归纳。此外,还从语用色彩和语用环境两个方面揭示了该文献被动句的语用特点。在共时研究的之后,本文又对《水浒全传》被动句做了历时的探源和溯流,较为全面地展现出这些被动句的共性和个性特征。

《lt;新辑搜神记gt;被动句研究》(王子文)选取了《新辑搜神记》为研究对象,用专书语法研究的方法对其中的被动句进行了穷尽性的调查统计和描写分析,并与不同时代的专书对比,归纳出其中被动句的语法特点。另外还与原本《搜神记》中的被动句进行了对比研究,以观察新旧两种辑本所反映出的时代先后。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前人关于被动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参照学界对于被动句的界定和划分标准,确定本文被动句的分类标准,将其分为有形式标志和无形式标志两种;第二部分,对《新辑搜神记》中的被动句进行穷尽性地描写、统计和分类,其中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据其标志词的不同分为五类,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据其句式结构的不同分为四类,逐类分析其句式、结构和语法特点,概括出《新辑搜神记》中被动句的语法特征;第三部分,对《搜神记》中的被动句进行分类分析,并与《新辑搜神记》的五类被动句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被动句在中古初期的发展特点,并分析推断出《新辑搜神记》比《搜神记》更接近干宝生活的时代;第四部分,将《新辑搜神记》的被动句与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文献中的被动句进行对比分析,概括出被动句从上古到近代的发展特点,并发现《新辑搜神记》中的被动句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处于重要的转型期。

《lt;世说新语gt;被动句研究》中王玉红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被动向进行研究,要系统描写《世说新语》中的被动句,首先对其中的被动句进行分类和统计,归纳出《世说新语》中被动句的结构类型和特点,由此类推出中古时期被动句的结构类型和特点。其次进行历时比较研究。学术界对古代汉语各个时期被动句的成果非常多,本利用已有的成果,将(《世说新语》的被动句同先秦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近古时期的被动句进行历时比较研究,进而描绘出汉语被动句发展演变的历程。并从历时中勾勒出被动句由先秦到近代发展衍变的大致轨迹。同时,在研究中也适当运用一些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释古代言语被动句这一种语言现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