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汤达作品中的意大利形象文献综述

 2022-08-08 09:55:04

论司汤达笔下的意大利形象

摘要:司汤达是19世纪法国有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由于特殊的成长经历,司汤达 和意大利之间有着数不清的关系。司汤达创作了大量关于意大利的作品,如《帕尔马修道院》、《意大利遗事》等。在司汤达的笔下,意大利修道院成为了一个束缚激情之爱的“监狱”,而那些为激情之爱不断冲破“监狱”的人迄今为止感动着一个一个读者。本文主要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以及原作品,用比较文学理论方法研究司汤达笔下意大利形成的原因,以及作者创作这么一个激情、为自由而奋战的意大利的意图。

关键词:司汤达; 意大利;形象;

一、文献综述

形象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它的理论和方法论在欧洲大陆都已经形成体系,是相对而言比较成熟的领域。近年来,我国运用形象学理论研究异国形象也越来越多了,中国知网上输入“形象学”,仅2018年就有相关论文30余篇,这充分的说明了形象学这个理论是非常有使用价值的。再者,司汤达是法国19世纪现实批判主义者,他赫赫有名。他笔下的作品充满着异国情调,这个异国就是意大利,如《意大利遗事》、《巴马修道院》等。司汤达笔下的意大利形象丰富,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自古以来,作为欧洲著名的文化古国意大利创造了颇为丰盛的文明,这都与其自身不可估量的文化内涵息息相关。这样一座为欧洲乃至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城池是一座充满美好寓意的城池,人们心驰神往。许多名人对意大利这座美丽的城池充满着幻想,这在许多的作品中也有着体现,如弗吉尼亚·伍尔芙《一条狗的传记》中巴雷特小结与布朗宁私奔到意大利,就意味着幸福生活的开始。此外,拜伦、雪莱等大文豪也都游历并且描绘过意大利这座美丽的城池。显而易见,意大利是一所充满诗意、幸福的城池,它对文学家们充满着诱惑力。

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对意大利这个充满无限可能、无限美好的城池也充满憧憬,他一生与意大利有着紧密的关系,正因为如此,他笔下也有大量关于意大利的文学作品,如《意大利遗事》、《巴马修道院》等等。司汤达出生于法国,却痛恨法国,他热爱意大利甚至在墓碑上刻着生前自己写的铭文:“阿里哥·贝尔,米兰人,活过,爱过,写过。”司汤达似乎充满着“意大利情结”,我国现关于司汤达和意大利关系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司汤达“意大利情结”的起因,如王坦、刘会凤的《探究司汤达的意大利情缘》(安徽文学,2013);二是,司汤达笔下的意大利人物形象的分析,如李爽硕士论文《论司汤达创作中的意大利性格》(山东师范大学,2008);三则是用形象学的角度全面分析司汤达,代表作有李林静硕士论文《司汤达笔下的16世纪意大利形象》(湘潭大学,2011)。了解一个作家作品中显著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他。司汤达笔下意大利的形象就是他的主要特征,因此我们想要走进他,对意大利形象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司汤达笔下的意大利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他如此热爱意大利?这对他的创作又有什么影响呢?

“一切形象都源于对自我与他者,本土与异域关系的自觉意识之中,即使这种意识是十分微弱的。”司汤达对意大利形象的塑造就是在自身为法国人的前提下,以一个注视者的视觉去看待意大利殖民地对法国的热烈欢迎。意大利人民当时处于被侵略状态,在奥地利政府和法兰西的统治下天壤之别。不管从何种角度出发,意大利都是殖民地,相比较而言意大利人民更加愿意接受在拿破仑统治下的自由。所以司汤达作为拿破仑的追随者,自然也能感受到意大利人民对他的欢喜,这也是为什么在司汤达的视觉下意大利是如此的美好。

我国学者对司汤达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司汤达比较有名的作品如《红与黑》作品的赏析,二是,对司汤达笔下的女性进行分析,三是,分析司汤达和意大利的微妙关系。前面两个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已有大量的研究论文,笔者这里就不多加赘述。第三个方面,即探究意大利和司汤达微妙关系的研究主要代表作有硕士论文李林静《司汤达笔下的16世纪意大利形象》(湘潭大学,2011),硕士论文李丹丹的《试论司汤达创作中的意大利因素》(四川师范大学,2016)等。我们不难发现,司汤达笔下的意大利与“现实”的意大利存在着相异性,“所谓lsquo;现实rsquo;就是指时人对某一异国的集体想象”,司汤达倾向于把意大利这个他者的形象乌托邦化。当下,用比较文学现象学研究司汤达笔下的他者——意大利形象的文章并不全面,但是我们要是想要走进司汤达,追溯他创作的源泉,意大利这个异国形象塑造我们是逃避不开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