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先词“影”之意象
摘要:张先是北宋词坛承前启后的一位词人,与柳永、晏殊、欧阳修等共同开拓、丰富了宋代词坛,同时也对后来的宋词大家苏轼等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以来,对张词的研究在上世纪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且丰富,主要包括张词之内容、艺术特色、语言内容、对比论、影响论及新视点研究、词史地位、地域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张先词 内容 艺术特色 对比论 影响论 新视点 词史地位 地域文化
一、文献综述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并“以歌词闻于天下”(苏轼《书游垂虹亭》)。他与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人一起开创了宋初词体兴盛的新局面,对北宋中前期的词坛造成了直接的影响。纵观新世纪以来张先词之研究,在20世纪张词内容、艺术特色、影响论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张词之主体性研究,张词之词史、词学研究及张词之地域文化研究等,视角扩大化,程度精细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张词之内容研究
张词内容研究一直是张词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张词“影”词研究及张词的传承性与创新性两大方面。
- 张词之“影”词研究
邬志伟、胡遂的《张先词的写影造境艺术》一文把张先词中的29种影像根据形成条件和表现方式分为水中丽影、月下清影、忆中朦胧之影及其他等类,认为“影不但是其体情写物的独特角度,而且是其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的集中反映,是构成其词审美特征的重要因素”。 王波在《张先词之“三影”探析》中则是通过对“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风絮无影”等“三影”的赏析,认为张先写“影”的好处,至少有两点:“一是以实写虚的过程,可以收到虚实结合,一意两化的艺术效果”;“二是写影也便是将自然状态的美上升为艺术的美”。庆振轩在《张先写“影”词句论析》一文中通过对张先词中所著“影”字句的赏析,充分肯定了张先观察生活之细致,对“影”之偏爱和有意识的艺术地再现生活中的月光花影、山光水影、烛光人影及自己的心声心影的艺术构思。朱明明《始有意而为“影”———论张先词中的影意象》中通过对影意象的列举,认为张先词中的影意象具有数量多、种类丰富、表现独特的特点,张先将影意象发扬光大,并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意境,启发了后来的词作者。陶文鹏《不着影子,妙绘物影》中依据近代词论家梁启勋《曼殊室词话》卷一指出,北宋词人张先词绘影之作最多。在肯定梁式对其简介别有会心基础上指出宋代词人中,“写影而不着影字”的高手,并不止张先一家。举秦观《满庭芳》“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周邦彦《花犯·梅花》“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周密《疏影·梅影》“暗见东风,可惯无情,搅碎一轮香月”加以说明。周懋昌《张先词“剪影”艺术鉴赏》中通过朦胧美、传神美、含蓄美等独具风姿的“剪影”艺术使他在词史上占据着令人艳羡的一席之地。
- 张词之传承性与创新性研究
杭勇在《古今一大转移”———谈张先词的过渡性质》中认为“张先的作用,在于将五代以来的令词提升到了更广阔的表达和应用空间,大规模进入了原本只有诗歌占据的唱和领域。”“在词的体制上,张先也做了大胆的尝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以小令手法写慢词和题序的运用”。刘华民《论张先词的艺术创新》一文指出张先词的艺术创新涉及形式、内容等方面。形式上。如宋词之有小序自张先始,宋词之有自注自张先始,张先的《好事近》“月色透横枝”是目前能确认的宋代最早的次韵词等;内容上,张先开创了用词作为文人士大夫之间交往应酬载体的风气,“张先是苏轼lsquo;以诗为词rsquo;、革新词风的前驱。”周玲《论张先词的创新》认为张先在词的体制上的创新表现在对慢词写作的重视、实践,以及词作中出现的题序和和韵两方面。木斋《论张先词古今一大转变及“始创瘦硬之体”》从张先词的性质与写作方法上来分析张先体的“瘦硬”,认为张先体实现了从伶工之词的“应歌体”到士大夫酬赠往来的“应社体”的飞跃,在写作方法上,张先体最早显示了词体的诗体属性,完成了由女性虚拟想像写作而为士大夫生活的真实写作, 实现了由描写式向叙说式的词体句式转移等。东北师范大学袁雪清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张先词的文化意蕴》,将张先词分为离别、唱酬、咏怀、叹逝、祝贺、节令、写景七种题材进行逐一论述,认为张先有意识扩大词的表现空间。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