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鼓词看瑞安方言词汇特点
摘要:本文整理了与鼓词、瑞安方言里实词、虚词相关的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归类,提出了个人看法,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瑞安方言; 鼓词; 词汇
一、文献综述
瑞安鼓词是流行于浙江省温州市及毗邻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也就是温州鼓词,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悠久历史。而瑞安作为温州鼓词的发源地,随着鼓词渐渐引起学者注意的同时,其方言研究也不断开展。瑞安市隶属于温州市,两地的方言大同小异,因此,两地的方言研究成果可以相互借鉴。从语言学角度看,鼓词是以瑞安方言为标准音的一种戏曲说唱语言,同时又包含瑞安方言的特点。
《张协状元》由温州书会才人编成,是现存最早的南戏之一,因其语言有方言,也有俚语谚语,十分丰富而成为戏曲方面语言学研究的材料。以《张协状元》为例,语言学对戏曲方面的研究注重从共时和历史两个角度分析词汇。郭作飞经过这两个角度的词汇分析,认为基本层和常用曾构成了此戏曲词汇的主体,由此看到汉语词汇发展的一般规律。蓝文思从共时角度对《张协状元》量词系统进行静态分析描写,又从历时角度对它的量词系统进行考察,初步勾勒出了量词系统的继承和发展情况,认为《张协状元》量词系统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和现代汉语量词系统已比较接近。从研究背景看,语言学角度对戏曲的研究多数是将其置于历史背景下,宏观研究词汇在汉语、方言词系统中的发展及变化趋势,或者将其视为南方地区代表戏曲与北京地区的代表戏曲比较相同和不同。例如,周波通过对比了《张协状元》与《董解元西厢记》两者的人称代词,了解宋元时期人称代词的基本面貌以及该时期南北地区人称代词的地域差异。由此可见,从语言学角度对鼓词的研究还比较欠缺,鼓词的研究多侧重于生存现状、发展以及音乐方面的研究,尤其注重音乐、传承的角度,还没有将鼓词与方言、语言结合的相关论文。本课题将鼓词与瑞安方言结合,有助于完善前人的研究成果。
方言词汇特点方面的文献资料按照本论文的框架从实词和虚词的角度分为两大类,实词方面主要以动词(存在动词、重叠)、形容词(重叠形式)、程度副词以及指代词的研究为主,虚词方面比较多的是关于介词、特色语气词(罢、过)的研究。
游汝杰从整体的角度研究温州方言的语法特点,将其语法现象与普通话、古汉语语法现象对比,从中探究它的历史渊源,奠定了温州方言语法研究的整体,为后来更具体的实词、虚词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实词方面的研究尤其侧重程度副词,对程度副词语义产生原因、语义结构搭配有详尽的研究,从程度副词也看到温州方言所体现的古汉语的部分特征。游汝杰首先对“显”的副词意义进行了研究,傅佐之和黄敬旺初步分析探讨了“显”所代表的各种程度意义与语法特点等。还有更微观地从作为程度语素的“显”入手,从大量日常交际的语料中发现它永远后置的规律。张洁通过与普通话结构的对比,发现了“显”拥有表程度、表强调两种语法意义。在前人的基础上,周若凡整体研究了瑞安方言词法,具体详细地探讨了程度副词,概括分析了方言里的副词语义,却没有对程度副词语义来源进行说明。叶新新则从语义角度深入探讨温州方言中的表程度副词词类的语义起源,构词搭配以及体现的语法意义,在温州方言的程度副词与英语类似的程度副词的对比中,得出了温州方言程度副词语义使用是沿袭古汉语语义的结论。除了对程度副词、语素的细致研究,还有从程度副词在温州一带各地区搭配使用上的差异看它在地区的分布情况,从方言研究的角度看造成分布差异背后地区综合因素各方面产生的影响。支亦丹和崔山佳详细分析了“显”字各种搭配,列出“显”在温州市区、乐清、平阳、泰顺、瑞安及温岭六个地区的搭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温岭方言因和乐清方言有部分相似情况也作为了参照对比的对象,总结出“显”在温州市区的使用较温岭、平阳、泰顺、瑞安更为频繁,而这四个地区“显”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
除了程度副词,一些实词的重叠式也是的一个研究热点,重叠式对词的使用范围等方面会产生影响,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王昉先分析进入重叠式的动词和形容词的范围,再以句法结构为线索分析这些重叠式的功能,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探究重叠作用于动词和形容词时对意义和语法功能产生的影响,但未探究出造成重叠式在不同方言中不同分布的原因。周若凡和王文胜将列举出来的大量瑞安方言中贴近生活的形容词重叠结构分为全部重叠和部分重叠两个大的类别,分析了瑞安方言中形容词重叠结构的构成规律、特点及语法功能,发现形容词重叠结构的内涵丰富,句法形式多样。每一种句法形成都独具特点,但构词能力有强有弱的不平衡的特征。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