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农村生活与诗歌创作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5 10:38:08

陶渊明农村生活与诗歌创作研究

文献综述

摘要:陶渊明,其清高耿介的性格与平淡自然的文风相映成趣,浑然为一,塑就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长久以来,为历代士人所称颂、追和。钟嵘《诗品》将其誉为“隐逸诗人之宗”,后世将其视为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在对陶渊明的反复言说和描绘中,他被冠以许多头衔,俨然成为了一个为士大夫所推崇的价值符号。但真实的陶渊明是这样一个不染纤尘的形象吗?一个遗世独立的隐者又是如何能创作出那么多平淡自然、朴实淳厚的作品的呢?对此,我们却少有探究。我们相信,性格的塑造和文学创作都离不开生活,离不开生存的环境以及在这环境中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这就为我们研究陶渊明开辟了一个新思路:走进他心驰神往并甘之如饴数十载的农村生活中,去走进陶诗,读懂陶诗,试图在陶渊明农村生活与诗歌创作的关联中去符号化,最终剥离出一个真实、自然的陶渊明形象。

本文以逯钦立先生校注的《陶渊明集》为主要参考本,并结合其他译注本以及《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在前人先贤的研究基础上,对《陶渊明集》中反映其农村生活的诗进行整理、分类,从农作生活、读书生活、交游生活三个角度出发,进行本文的撰写。试图基于陶渊明的农村生活与诗歌创作,还原一个真实的、生活化的陶渊明,并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他的农村生活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对其诗风形成、性格塑造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陶渊明;农村生活;诗歌创作

引言:

陈寅恪先生曾在《敦煌劫馀录序》中提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考据之学自清代中叶开始,名家辈出,盛极一时,但伴随着清朝覆灭,也随之衰亡。今时研究此学问者,或早不可“谓之预流”,然其“未入流”者,仍有其很大的存在价值。特别于初学者而言,考据式的梳理大有裨益于熟悉古典文学典籍、掌握基本的文献、夯实学业功底,亦可作为日后义理思辨、文化广角等一切宏观研究的基础和滥觞。众所周知,古典文学的研究,经过历代先贤孜孜不倦的钻研,可发掘空间极小,研究深度也很难再出其右。因此,大多数古典文学的研究者寄希望于重大新材料的发现,但这毕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从现实来看,这很大程度上似乎只是研究者主观上一味的美好幻想。因而有些研究者们不断另辟蹊径,诉诸他法,西方思潮的引进固然可以呈现一时的新潮,如王国维先生吸收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创作了《人间词话》这部词论著作,朱光潜先生接受克罗齐美学思想并将其运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hellip;hellip;然而,这毕竟只是异土的嫁接,用当下的行话来讲,是它可能不符合中国特色的中国国情,因而成活率很低,生长期也不长:自八十年代倍受青睐后,风采已顿减当年。取而代之的是对中国本土文化的理性思考,呼唤传统精神的回归,民族性的张扬,或主张对古典的现代阐释,或着重于对过去历史的客观再现,重新以一种非功利的眼光来挖掘历史,整理出历史的原貌,积淀传统,最终服务于传统文化的复兴之潮流,响应时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响亮号召。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在回归民族本位蔚然成风的时代背景下,古典文学考据研究又可谓是“预流”者,在占有非“新材料”基础上“研求历史问题”的预流。

本文的撰写为考据式研究,依据的材料以逯钦立先生校注的《陶渊明集》及其附录“陶渊明事迹诗文繋年”为主,辅之以其他各译注本,对象为陶渊明的农村生活(包括读书、交游、农作三部分)。通过考据欲达到三个目的:一是通过厘清陶渊明的交游对象,考察其在晋宋时代风气影响下的生活社交状态以及思想变化轨迹;同时通过对其交游诗文的解读,对陶渊明生平史料作出一定的修订和补充。二是通过对陶渊明农作生活、读书生活和交游生活的整理与研究,使长久以来被符号化的陶渊明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平易近人,使人们更能体会陶渊明的人格魅力与生活意趣,接受传统精神文化熏陶。三是通过对其反映农村生活经历的诗歌的整理、归纳、解读,试图分析农村生活经历与诗歌创作之间的联系,探究农村生活经历对恬淡自然的文风、清高耿介的性格形成的影响。

主体:

陶渊明,是古代文学史发展历程中具有承上启下关键作用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上承魏晋诗歌的古朴之风,并将其带入古朴诗歌所能达到的极致,下启山水田园风格之风,被钟嵘《诗品》誉为“隐逸诗人之宗”。又因其清高耿介的性格和平淡自然的文风,为历代士人所称颂、追和。时至今日,在长久以来的对陶的反复言说和描绘中,他已然不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诗人,而逐渐成为了一块文人士大夫用来抒发人生理想,寄托生命情怀的理想化的精神高地、一种备受士人推崇的价值符号。本文更愿意将陶渊明去符号化,将他还原成一个鲜活的人,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诗意的栖居过的一个人。但由于陶渊明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相当久远,关于他的事迹我们无从依据实物考证,因而只能求诸于文献典籍。之所以选取陶渊明的读书、交游和农作生活作为考察对象,是因为在其漫长的田园隐居生活中,这三部分与他息息相关,更是他性格塑造、文风形成的重要原因。

管仲曰:“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因而,选取交游为视角,为我们还原陶渊明提供了一面明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