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互动视域下的中国古代酒文化文献综述

 2022-08-18 11:00:39

中国古代酒文化研究综述

摘要: 学术界对中国古代酒文化的研究涉及面广,成果丰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酒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理论探讨;二是利用考古资料对酒的起源和发展进行论证,同时对酒器酒具等物质文化进行研究;三是从儒家礼文化入手,阐释酒礼酒德的内容和意义。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交叉研究领域,如酒与文学关系的研究、酒文化遗产资源研究、酒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跨学科与酒文化研究、其他国家酒文化研究等,总的说来,中国古代酒文化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关键词:中国古代;酒文化;酒文化研究;研究成果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酿酒术的国家之一,早在新石器晚期的龙山文化早期,先民们就已经发明了酿酒术,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代早期的酒主要用于祭祀鬼神,到了西周,统治者规定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并且强调要讲酒德,节制饮酒。汉代酿酒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酿酒酤酒饮酒之风盛行,酒的使用人群逐渐扩大,人们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祭祀、节日、婚丧嫁娶、待宾迎客等场合都离不开酒,酒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古代,酒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酒文化,包括酒器、酒礼、酒俗、酒德、酒令等内容,酒文化在古代饮食文化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尽管中国古代酿酒和饮酒的历史悠久,但对酒文化的研究历史却并不长。“酒文化”一词,最早是由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教授在1985年提出来的,萧家成于1994年撰文提出酒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建国至90年代末期,学术界在酿酒文化、饮酒文化和酒器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在酒文化研究的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7年、1998年、1999年相继出版了巨型典籍《中华大酒典》、《中国酒典》、《中国酒文化通鉴》,标志着学术界对酒文化的研究基本趋于成熟。步入新世纪后,中国酒文化研究继续向前发展,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既有学术论文,也有学术专著和研究报告等。从目前收集和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学术界关于酒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酒文化内涵和功能的研究

学者们大都认为酒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文化形态多样,内涵丰富,既有物质层面的文化,又有精神层面的内容。吴慧颖在《对中国酒文化的内涵、形态与特点的探讨》一文对酒文化的内涵和形态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酒文化主要表现为四种基本形态,指出物质形态酒文化体现了酒文化的技术体系成果;精神形态酒文化主要体现在人们对酒的信仰崇拜、传统的酒伦理道德,以及酒文化对民族文化性格的影响等方面;行为形态酒文化主要以礼仪行为、信仰行为、社群行为、娱乐行为等表现出来;制度形态酒文化主要通过政治、经济、礼仪制度来规范人们的酒事行为,调整被酒扰乱的各种社会关系。高枫在《中国酒文化的精神内涵》一文中着重指出,中国酒文化最核心的精神内涵就是“礼”的体现,认为祭祀中的酒礼与传统的中国宴会中的酒礼都体现了传统中国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伦理秩序;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素材与灵感源泉,酒对中国古代文学、书画、包括哲学思想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还有学者对酒文化在古代社会治理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黄修明在《酒文化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一文中认为在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古代社会,人们酿酒、饮酒的物质饮食行为往往受专制政治的干预或控制,统治者通过或张或驰的酒政管理措施对社会酒事行为实行管制,同时用“礼”的政治原则影响社会饮酒行为,强化社会尊卑贵贱、等级有序的“礼治”秩序等等,指出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化特征。同样,张功在《论酒文化与酒文明》一文中指出酒文化和酒文明是影响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软实力,认为古代统治者设立的“禁群饮”等举措有利于维护国家社会秩序稳定,酒文化呈现出政治意识形态化的特点。除此之外,丁季华的《中国酒文化的结构与功能》也有这样的观点。

二、关于酒的产生和发展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