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华小说中的“边缘人”形象探析——以lt;霸王别姬gt;lt;青蛇gt;lt;胭脂扣gt;为例》文献综述
摘要:香港、大陆间交流的逐渐频繁以及李碧华电影的畅销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李碧华小说进行研究。纵观李碧华的小说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对小说文学创作方法的研究;第二,对小说主题内涵的研究;第三,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研究;第四,小说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研究。其中李碧华笔下“边缘人”形象的分析较为空白。本文通过对《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三部作品的解读,试图明确李碧华对“边缘人”形象的多种阐发和独特塑造。
关键词:李碧华;“边缘人”;《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
李碧华是九十年代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家,以擅长写奇巧的爱情故事以及鬼魅的文风著称。她的小说代表作有《霸王别姬》《青蛇》《饺子》《秦俑》《胭脂扣》等。在她的创作中,有被世俗捆绑的痴男怨女,也有与爱情纠葛的妖鬼精怪。她的文字中包含对两性关系的认知,对既定社会的无奈和对女性自身的反思。李碧华的众多小说都被改编成剧本,翻拍成电影。其中由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参演的电影《霸王别姬》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梅艳芳参演的《胭脂扣》获得了香港金像奖。电影的上映、热销引起了更多人对李碧华小说的关注。1997年香港回归激起了一阵研究香港文学的热潮,李碧华的作品便开始广泛进入了大陆学者的视野。
目前研究李碧华的学术论文主要集中在她的小说以及被改编的电影这两个方面。电影方面的研究与小说的研涉及的方面不同,在此不作列举。纵观李碧华的小说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对小说文学创作方法的研究。“故事新编”是李碧华小说的一大类型,如《青蛇》《潘金莲之前生今世》等都是对古代传奇故事的再编。鲁迅首创的“故事新编”的文体模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式微,在李碧华笔下重放异彩。孟飞的《李碧华“故事新编”小说艺术研究》就从人物塑造、传奇叙事、技巧翻新三个角度,对李碧华“故事新编”小说艺术进行了深入探究。除此之外也有将李碧华的作品与鲁迅的作品相互比较的研究,如贾颖妮的《“故事新编”——鲁迅与李碧华创作比较》对他们的改写方式进行大致的勾勒和剖析,凸显了其书写中各自的独特性。李碧华对古典传奇小说的借鉴也使得其小说中带有中国传奇叙事的特点,在《李碧华小说的中国叙事艺术》中袁龙从李碧华对传统文化和文学传统的接受事实出发,对李碧华小说进行叙事学角度的文本分析。叙事结构方面,着重探讨李碧华小说对传统小说结构的借鉴与创新;叙事时间方面,从李碧华小说大跨度的叙事时间中挖掘出历史纵深感;在叙事视角方面,注重文本叙事角度与内容的不同,对李碧华小说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的灵活使用进行归纳。而扬州大学王旭的《论李碧华小说的传奇叙事》以李碧华小说中的传奇性叙事策略为切入点,阐述了李碧华采用的古今杂糅、时空穿梭等艺术手段以及蒙太奇手法使得小说传奇韵味发挥到了极致。当然除了对小说传奇叙事的研究,还有一些创新性的切入点,如李慧珠的《李碧华小说的鬼魅叙事研究》就以“鬼魅化书写”作为研究对象,对小说中所塑造的鬼魅形象、鬼魅叙述方法以及鬼魅写作的原因进行研究和探寻。
第二,对小说主题内涵的研究。李碧华擅长写悲剧,在她的笔下无论是怎样的女性最终都无法逃过悲剧的牢笼,甚至在她小说中出现的拥有多重命运的女性“单玉莲”“冬儿”在不同的时空中也遭受相同的命运折磨,带有宿命论的色彩。潘秋枫的《沉醉不知归路——论李碧华长篇小说的悲剧性》将李碧华作品中的悲剧性精神、悲剧的审美情境进行研究讨论。文中指出“李碧华的悲剧反映了她对人的命运始终抱有严肃认真的关怀。她从不否认自己作品的娱乐性,同时又并未放弃对纯文学的追求,她用诡异之笔表达着自己对人性的独特理解。”利用言情来表现人性,是李碧华最为擅长的方式。在《李碧华言情小说中的人性书写》中贾颖妮梳理了李碧华小说中对人性恶的揭露和对人性善的展现,强调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很多学者认为虽然李碧华以书写言情小说而闻名,但她的作品中不单单只有对爱情的思考,更有对女性主义和对人性的书写。陈茂旺的《通俗中的不俗——论李碧华小说的新女性主义色彩》和钱琸珺 的《于“戏弄古今”中堪破世情——论李碧华小说的女性意识与男性批评》均以李碧华小说创作的新女性主义艺术风格为写作对象,并剖析了李碧华小说的新女性主义书写策略,即通过对男性形象的“去势模拟”和对具有独立自我意识的成长女性的赞誉,重塑了与传统文学作品大相径庭的男女形象;通过对男性权力退场的描写和对女性主导位置的凸显,对男女两性关系予以审视,并力图实现颠覆与重构;通过对女性关于爱情和自在生活的不断追求与最终幻灭的哀叹,表达了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怜悯与反思。
第三,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研究。与特别的童年经验有关,李碧华主要的着笔点多为女性,且均为悲剧形象。以此为出发点,众多学者开始寻找这些女性的共同特征,以及李碧华对于女性的特殊塑造,以及其中包含的作者对于女性的特殊情感。段冶的《李碧华小说中的妖女形象》着眼于小说中的妖女形象,他认为“她们身上有一种洒脱不羁的流浪精神,妖艳魅惑,不安于室永不满足,具有着强大的叛逆精神,用她们自己独特的姿势书写着独树一帜的奇幻人生。”郑渺渺的《率性的叛逆与另类的光彩——论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中认为李碧华创作的女性是既痴情率性又叛逆怪异敢于抗争的“另类女性形象”,这是对传统认定的角色与形象的颠覆。李碧华在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的同时,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女性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第四,小说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研究。李碧华李碧华的祖籍虽然是广东,但她一直生活在香港。八九十年代是李碧华创作的高峰期,长篇小说基本都在那个时代诞生。97年回归之前香港独特的历史也给李碧华的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吕冰心的《一个人,一座城市——李碧华小说论》、唐丽芳的《香港城市精神观照下的景致——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李碧华的中长篇小说创作》以及王霏的《李碧华的想象香港——lt;胭脂扣gt;文本解读》都关注到李碧华作品中浓厚的香港情结。吕冰心认为李碧华的小说掀起了香港人民的“怀旧热潮”。其次,“李碧华执着于对现代香港lsquo;城市病rsquo;的描写,写人的异化和精神的萎靡。李碧华写香港,香港也塑造了她,香港是李碧华创作的lsquo;精神原乡rsquo;。”贾颖妮的《边缘叙事——李碧华的小说香港》阐述了李碧华创作边缘化的原因,她认为李碧华的作品中“贯注了她对香港命运和身份危机的思考。”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